水红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聂荣臻张瑞华白色恐怖时期的地下红色 [复制链接]

1#

导语

年,九龙的夏天格外炎热,街上却仍熙熙攘攘。

一位穿着白衬衫,记者模样的男子与一位穿着旗袍的妙龄少女走进了服装店。售货员心下一喜:带着年轻女友逛商店的男人,是最舍得掏钱买时装的。

她立刻站起来招呼,少女却先开了口:“麻烦您给他拿一件衬衫试一试。”

而那男子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环顾着整个商店。突然,他走近那名少女,在她耳畔轻声说:“有情况。”

两人迅速离开了商店。走出去很久后,少女张瑞华轻声问:“刚才怎么了?”

她的丈夫,未来的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在阳光下羞涩地笑了笑,卷起他磨破的衬衫袖口。他说:“没什么情况,就是不想让你破费给我买衣服。”

当时的他们,刚刚结婚不到一年,正在香港进行地下工作。

“革命红色感情”的开始

年冬天,聂荣臻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出席了武昌军委机关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那时,“五卅运动”刚刚结束,本在国外留学、负责国外党支部事务的他,因革命需要回到祖国。那一天,27岁的聂荣臻第一次见到17岁的张瑞华。

这个姑娘外貌并不算美丽,然而眼神坚毅,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看起来颇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十分引人注目。他偷偷问身边人:“她是谁?”

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张瑞华,河南人,武汉分校女子队的班长。”

而彼时的张瑞华,又不仅仅是个女子队班长——她十六岁就参加了革命,在“五卅运动”时期主动组织反对帝国主义的演讲和募捐。作为党的地下交通员,她传递了不少重要情报,为党开展革命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点点头:“这个姑娘不错,有革命精神。”

时间转眼到了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聂荣臻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依指示撤退到香港,继续从事地下斗争。

尽管聂荣臻在上海进行过多次地下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组织出于万无一失的考虑,仍然为他安排了一个“地下交通员”,作为他的下级。

而这个下级,正是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面对反对势力的抓捕无处可去,被迫逃到香港的张瑞华。

一段革命感情,就从聂荣臻看到推开门进来的张瑞华那一刻,正式开始了。

张瑞华经常来往香港和广州交换情报,同时也与聂荣臻有了不少工作接触。一来二去,两个人之间的谈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聂荣臻会为张瑞华讲自己年少时读过的进步书籍,讲五四后自己在国外的革命工作,讲那几年自己如何从一个“实业救国论”者,转变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革命论者……

而对他佩服不已的张瑞华,也会讲起自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毫不犹豫地冒着枪林弹雨,带着女同学们上前线救治伤员,身边就是呼啸的子弹;在广州,她本是卫生队成员,却为了革命勇敢地拿起枪参加肃反运动。

聂荣臻又惊讶又佩服,问她:“你一个女同志,上战场的时候不怕吗?”

张瑞华说:“当然害怕呀!……但是越害怕,子弹就越找胆小的人。”

这句话,聂荣臻回味了很久很久。他觉得,他的终身伴侣就应该是她,勇敢又聪慧的她。然而她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呢?自己比她大了十岁呢……

他决心约她谈谈。然而,张瑞华太忙,忘记了他们的约定。

几天等不到她,聂荣臻直接登门去找张瑞华。在心里盘算了那么久的话,见到张瑞华却一股脑全忘了。他支支吾吾地说:张瑞华同志,我在武汉见过你,我对你的印象很深,我愿意和你好……

时年19岁,上战场都不怕的张瑞华,却被这句话吓了一跳。她娇羞地看了张瑞华一眼,红着脸躲进了房间:“让我考虑一下……”

年4月,经过组织批准,年龄相差十岁,却怀着同样革命信仰的他们结为了夫妻,开启了一段“革命红色感情”。

历尽“地下”磨难,他们仍默契相伴

当年,党的地下工作者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处处都是危险。

聂荣臻愧疚地对妻子说,因为身份特殊,他们无法像其他夫妻那样举行婚礼。张瑞华毫无怨言,收拾好东西搬到他的住处,两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算结婚了。

地下工作者本来有一定的工作补贴,但在香港,这些钱并不够用。聂荣臻对外的身份是记者,在当时是光鲜的职业,然而聂荣臻只有一件白衬衫撑门面,一穿就是三季。

每日吃的饭菜,也是粗茶淡饭。张瑞华想尽办法为丈夫改善伙食,然而经费有限,做来做去,依旧营养不足。

尽管这样,聂荣臻依旧吃得很满意。他安慰满脸愧疚的妻子:“没事,你做的饭很好吃。实在不行,多加点辣子就行了!”

过着这样清苦的生活,聂荣臻也从未申请过更多活动经费。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党组织正在成熟发展的阶段,有人比他们更需要这些补贴。

他们经受的磨难除了经济上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地下工作者需要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身份,情报,与敌方之间无声的较量……他们必须谨言慎行,时刻保持精神紧张,更要有远超常人的应变能力。

聂荣臻每天早出晚归,张瑞华不敢晚睡,每天晚上都要辨认出丈夫的脚步声,对好暗号之后才敢开门。即使是睡觉,也不敢睡死:因为要随时做好撤离或实行突发任务的准备。

每天保持精神高度紧张,张瑞华很快得了神经衰弱。尔后,地下工作正吃紧时,她怀孕了。

聂荣臻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和妻子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忧的是怀孕的妻子行动不便,他不仅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更担心影响地下工作的开展。他咬咬牙,决定承担妻子的大部分地下工作。

自此,他回家的时间更晚了。然而不论忙到几点,他都坚持回家与妻子交流工作,陪伴她入睡。他甚至郑重地告诉妻子:“如果有一天我黎明都没有回来,你不要等我,立刻离开这个地方!”

年,妻子生女难产,他甚至都无法赶回来看一眼,孩子出生第三天才匆匆赶到妻子身边。

“你辛苦了,怪我……”抱着刚出生的女儿聂力,聂荣臻望着床上丢了半条命的妻子,眼圈红了。

“没关系。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张瑞华在床上,虚弱而关切地问道。

聂荣臻落下了泪。那一刻,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和平的日子早日到来。

突遭劫难,革命精神使他们走出困境

孩子出生后,他们的地下工作又多了一重磨难。

曾经并肩作战的地下战友,如今因为张瑞华的身体状况,只剩下聂荣臻一人。他与张瑞华约定好: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不牵连家庭,自己的工作张瑞华从此不要过问。

张瑞华一听,眼里便噙满了泪。然而最终,她仍旧坚定地点点头。

从此,聂荣臻在家里谈工作时,张瑞华都会躲在卧室里用被子或枕头捂住头,以免看到来人的面孔,听到来人的声音,从而产生好奇心。

没有人知道,她是否曾在被子里无声地流泪。然而她知道,当丈夫选择独自背负一切时,革命对她的要求,就是默默地支持。

年,形势越来越危险,聂荣臻被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张瑞华和女儿聂力则留在上海。临走时,聂荣臻带走了一张女儿的照片,照片上满是泪水和汗渍。他不知道,和女儿这一分别,就是14年。

年,因为叛徒的告密,张瑞华和女儿被捕。

张瑞华身体虚弱,意志却出奇地坚定。威逼利诱也好,严刑拷打也罢,她始终咬定自己是普通的农妇,死死地护着聂力,绝不松口说出任何情报。敌人拿她毫无办法,只得释放了她。

然而,多年的地下工作经历,使她拥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从走出监狱那一天开始,张瑞华就开始留意自己的身边。果不其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特务监视。

她咬咬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着怀里的聂力,逃离了他们的监视网。

聂力渐渐长大了。她从小聪明乖巧,从不打扰母亲的工作。然而当她成长到四五岁,最最需要母亲的陪伴和教育时,她的母亲却抛下了她,去和红军汇合。

那一年,母亲将她送到了毛齐华的老家一位农民家里。和母亲道别的时候,她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裤腿嚎啕大哭:“妈妈,别不要我……”

张瑞华的泪水流了满脸:天下哪有母亲愿意让那么小的孩子和自己分开呢?然而又哪有母亲忍心,让孩子跟着自己颠沛流离,随时面临牺牲的危险呢?

她狠狠心,独自踏上了征程:从上海到天津,她又到陕北,最后终于到达了东北与聂荣臻汇合。然而,仅仅过了三天,聂荣臻便又奉命踏上了会师的道路。

临行前,两人都依依不舍。聂荣臻突然说:“你这次要是把聂力带来多好啊,她跟着你蹲监狱受苦了,你们娘儿俩都受苦了……”

张瑞华心头的痛楚,一下子全部涌上了心头。她流着泪说:“我也想带着她啊!可条件不允许,太容易暴露,我也不忍心让她跟着我一路受难……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要放心……”

那一刻,张瑞华多么希望,聂力仍然是那个小小的姑娘,还在她的怀里撒娇要爸爸。

几经波折,一家人终于团聚

聂力对妈妈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模糊了。

她被寄养在一位老乡家里。这家人孩子很多,又赶上乱世,日子非常苦。聂力从小跟着他们一起种地务农,时常吃不饱饭,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聂力知道自己另有亲生父母,然而懂事的她,仍然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自己的养父母。她知道,爸爸妈妈只是不得不抛下她。他们有更伟大的事业要去做。

后来,抗战爆发了。这家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聂力小小年纪就去了县城的嘉丰纱厂当童工。工头的剥削和压迫,使这个孩子早早地成熟起来。

她希望自己长大也可以做和父母一样的人,使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再有雇佣童工的工厂,永远不会有被活活打死的小伙伴,更不会有吃不饱饭,到处躲避战乱的生活。

年,两个人来嘉定找她,要把她带到延安去。从小生活在动乱中的她警惕性极强,直言:“爸爸妈妈找我,叫他们自己来接。别人不行。别人接我,我不跟他去。”她不知道,这两个人并不是人贩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共产党员。

她的父母听说了,喜忧参半:聂力小小年纪,居然就有这样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是,她经历了什么,才让她遇事这么成熟镇定?

抗战胜利后,年,周恩来派毛齐华再次找到了聂力。此时的聂力已经十六岁。

她跟着毛齐华,一路来到了北平。叶剑英接待了他们。考虑到聂力已经不知道父母的长相,他给了她一张聂荣臻的照片,告诉她:“照片上的人,就是你爸爸。你带着照片去张家口找他。”

飞机载着聂力到了张家口。她循着聂荣臻的秘书范济生的指引,来到了聂荣臻和张瑞华的住处。她拿出照片,轻轻地敲了敲门。

来开门的正是张瑞华。聂力一下子就认出了妈妈。她流着泪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却听见后面有声响。她一回头,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张照片,静静地凝视着她。

她甚至无需拿出那张已经看了千百遍的照片,就知道这是她的爸爸。然而,她仍然流着泪,拿出照片比对着眼前的人,颤抖着问道:“你是我的爸爸吗?”

聂荣臻手里拿着女儿一岁的照片,凝视着已是花季少女的聂力,眼圈红了。他说:“你能认出爸爸,爸爸都认不出你了……”

为了革命,为了天下人的幸福付出了那么多的聂荣臻一家,终于团圆了。

结语

新中国成立了,聂荣臻一家的伟大事业仍未结束。

聂荣臻被任命为北京市市长。然而,他却说:市长这个官,我不想当。对科学技术,我倒是很感兴趣。

于是,身为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他,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军工之父。同时,他还抚养了故交叶挺的遗子叶华明。

叶华明在他的指引和影响下,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对空导弹专家。

年,聂荣臻的办公室主任范济生被调走了,有人提议让张瑞华来当主任。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不属罕见,然而聂荣臻却一口回绝:“她一直在地方工作,根本不懂军事,她来部队干什么?”因此,张瑞华到退休,都没有升职或调任。

有人问她是否不满,她笑笑说:“为人民服务,不分官职。”

而他们的革命精神,传递给了女儿聂力。即使十六岁才开始读小学,最终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苏联学习了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回国后,被分配到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她继承了父亲“科技兴国”的遗志,在军工方面颇有建树,最终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女中将。

军工工作,仍然需要高度的保密性和警惕性。聂力在工作时,总是想起她的父母。在她还未出生,他们还素不相识时,她的父母在香港街头同样进行着无声的战斗。

穿越数十年,他们背负着相同的东西:责任,信念,理想……不,不仅仅是这些。

还有隐秘的贡献,还有属于全体共产党人共同的信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