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结构性心脏病创新前沿,助力中国健康事业迈向世界舞台。年10月9日-16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中国结构周)暨第六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年会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同时举办,此外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数十个中心也共同参与全球直播。
结构周期间,由心血管健康联盟与光明网卫生频道联合策划推出的品牌科普专栏《名医解心结》邀请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医学领域权威专家做客直播间,面向广大青年心血管医师和公众,在线分享学科前瞻、团队故事和科普知识。
房颤与左心耳封堵术
医院周达新教授
主持人:房颤疾病现在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1.5%,患病总人数已达到两千万以上,请周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房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目前我国发病状况如何?
周达新:我们正常的心脏是规律性地收缩,心房先收缩,然后把心房里的血挤到心室里,然后心室再收缩。房颤的时候,心房一抖动,丧失了规律性的收缩功能,于是血液就在心房里瘀滞和淤积。我们知道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心房里有左心耳,心房壁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梳状肌,就像梳子一样,血液在这里面就会形成血栓。如果这个病人内皮功能有问题了,形成血栓的概率就非常大。
最近根据武汉大学黄崇新校长多年研究,城乡发病率在1.4到1.6,平均1.5,根据这个数据来看有可能达到万人。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个病还会增加,一般来讲,80岁以上的患病人群可能达到10%,60岁以上可能达到6%。
房颤对人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影响人心脏的功能,部分人他会感到心脏跳动不舒服,会乱跳。房颤还会导致左心耳形成血栓,引起很多问题,比如血栓性栓塞,脑中风等。
主持人:房颤被称为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诱发房颤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周达新:诱发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夜间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些都会引起房颤,还有常见的,比如甲状腺功能的障碍,风湿性心脏病等等,都会引起心脏电活动的紊乱,然后导致房颤发生。
大部分病人没有症状和感觉,少数病人会感到心慌,第一次发现可能就是卒中,或者中风了,有的病人就血栓到下肢了,把下肢动脉栓住了。前不久我们就收到一个病人,只有63岁,把下肢动脉给栓住,这条腿最后没有保住,有的人血栓掉到冠状动脉里去心肌梗死了,如果掉到脑子里就会引起卒中脑梗。
所以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症状,后来会突然发生严重的症状,所以是“隐形杀手”。
主持人:复旦中山是国内最早开展心耳封堵术的团队,目前房颤治疗技术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如何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周达新:最初开始发现左心耳对血栓形成会引起卒中是20世纪40年代末,在、年的时候,外科医生在开刀时会把左心耳给切了,切了以后发现引起卒中的情况就明显减少,后来证明把左心耳切掉能够减少血栓引起的脑梗。但是由于那个年代外科技术不是很成熟,切除左心耳引起的并发症也是非常严重,这个手术就没有人做,后来华法林这个药问世以后,20世纪90年代到年左右,华法林抗凝治疗挽救了很多病人。
大概90年代末期,食道超声应用于临床,我们就通过食道超声去看左心耳有没有血栓,不论是急性发生的房颤,还是慢性房颤,我们在20%的房颤患者当中发现有血栓的形成。
到年,第一个左心耳封堵的器械问世,随着器械不断迭代和研发,安全性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内有好几款左心耳的封堵器,严重并发症在千分之五以内,少数的有可能有点心包结,或者有点出血,都不是大事情,都能够处理。
我相信随着器械的不断完善,并发症如果降到零的话,我认为所有的房颤患者,左心耳都应该把它封堵,因为一旦形成血栓脱落下来,那就是个定时炸弹。我在门诊曾经给病人作过一个调查,基本上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场景,一个房颤的老年病人,夜间起夜上厕所摔了一跤,然后半身不遂了。
我们对左心耳封堵和抗凝做了全流程的比较,头对头的,RCT的,随机对照双盲的一个研究,确实证明封堵左心耳以后,不但是卒中、脑梗发生率减少,出血的几率也大大减少。因为患者不需要抗凝了,我经常跟我的一些病人说,比如说你有房颤,你吃抗凝药当然可以,你没有出血,但是万一要拔个牙齿,要停,做个胃镜肠镜等等,这些都是风险,如果你左心耳封了以后,即使停药,卒中的风险也非常低。
主持人:周主任对全程管理,您在临床上有哪些自己的经验,在临床有没有遇见过术后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周达新:有极少数的人会移位,所以术后的两三个月,第一次检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些慢房颤病人,特别是有一些烟瘾很大的,还有有糖尿病的,或者早期高血压控制得很差的,心脏功能很差的一些病人,在封堵器表面还会容易形成血栓。像这些病人,我们要给他进行管理。
目前的房颤管理主要是两条,一个是心率的管理,第二个是血栓的管理。我认为血栓的管理更加重要,比如说六十岁的一个人中风了,偏瘫了,怎么办?他的孩子要照顾他,但如果要照顾他,孩子也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血栓的管理是个底线。
再一个,就是心律的管理,我们可以做一些射频消融,把房颤治疗好,问题是房颤能不能够治疗好,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让你的房颤完全恢复到没有房颤之前的这种状态。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一般三年复发80%,怎样去看是不是复发了,我们可以做动态心电图,有的时候一次不行,可能要做好多次,然后评估到底是不是有复发。刚才亚伟教授讲的穿戴设备,比如说戴一个手表就能够把你的心律上传或者完整记录下来,看你是不是有房颤,这点非常非常好,对于病人术后的一些管理,以及术后疗效非常有益。
另外,一些老年病人做食道超声的复查可能不能耐受,或者有些病人做过开食道的肿瘤,或者是开过肺部的肿瘤,或者有肝硬化,食道下端容易出血,那么我们可以做CT来看看主心肝表面内皮化怎么样,看看左心耳里面是不是有血栓的形成。
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检查来观察、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把房颤引起的左心耳的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栓塞性的疾病真正控制好,特别是我们退休以后的一些老年人,本来是享受生活的,把房颤、卒中、致残给他预防好了以后,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主持人:如何将我们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打通守护心脏健康“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最后请周主任来为我们未来心血管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给出建议。
周达新:我要补充两个概念,一个,瓣膜性的和非瓣膜性的房颤,我们讲瓣膜性的房颤,主要是指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病人,这种病人千万要记住,一定要华法林抗凝,不然就会出现卒中,是不可避免的,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一个,房颤一旦出现卒中了,一旦出现医院里去,如果说你运气好,在四个小时里面能够把血栓取出来,那留下的后遗症将会很轻。医院里,都会有紧急取栓这么一个脑外科或者是神经外科去做这项工作,就好像心肌梗死有紧急抽血栓,装支架一样。我希望,今天收看节目的所有人能传播这个概念,一旦身边有人出现卒中了,第一时医院,把致残可能降到最低。
我们说公众对于房颤的了解不足三成,刚才几位专家也提到了,房颤引起中风是对家庭和整个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负担。我希望大家都能传递解决房颤,预防卒中这么一个理念,把房颤引起的并发症在最大程度上预防住。所以我希望能够传递这种概念,免于房颤引起来的卒中,真正做到享受健康,特别是退休人员,在退休以后能够真正享受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收看完整节目!
监制李丹沈天林
编导牟舒琳
技术孙鹏宇
摄像/摄影逯成业牟舒琳顾成玮
剪辑逯成业
[责编:李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