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被批准用于任何亚型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血栓性闭塞过程无法明确,因此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存在争议。考虑到时常出现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风险,以及大部分腔隙性梗死良好预后的自然病史,反对阿替普酶用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声音愈发强烈。
在既往的阿替普酶静脉溶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虽然也有对腔隙性脑梗死的亚组进行分析,但由于缺乏现代影像数据,例如MRI,或者包含血管成像的更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们的研究结论受到诊断不确定性的影响。
为了明确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wgeniaBarow博士及其团队对WAKE-UP试验(基于MRI决策的觉醒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中经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后期扩展分析。其研究报告在年3月的JAMANeurology杂志在线发表。
在WAKE-UP试验随机分组的名患者中,名患者(包括74名男性[68.5%])为影像学定义的腔隙性梗死,而名患者(包括名男性[63.5%])为非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患者比非腔隙性梗死患者年龄更小(meanage[SD],63[12]yearsvs66[12]years;P=0.)。腔隙性梗死患者中,55例(50.9%)接受阿替普酶治疗,53例(49.1%)接受安慰剂治疗。阿替普酶治疗与有利结果的出现率相关,腔隙性和非腔性梗死亚型之间治疗结果无异质性。在腔隙性卒中患者中,阿替普酶组53例患者中有31例(59%)观察到有利结果,安慰剂组52例患者中有24例(46%)(adjustedoddsratio[aOR],1.67[95%CI,0.77-3.64])。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实施与安全监测研究标准,阿替普酶组中1例死亡和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而安慰剂组未发生死亡和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卒中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的分布也显示,阿替普酶治疗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预后与其他亚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调整后的常见比值比为1.94(95%CI,0.95-3.93)。
EwgeniaBarow博士及其团队认为,WAKE-UP试验的数据不能证明腔隙性梗死与非腔隙性梗死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然而,现有的结果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腔隙性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其结果与其他卒中亚型患者相似。
WAKE-UP试验的研究工作是令人瞩目的,其独特和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而基于MRI评价缺血半暗带(灌注加权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或者弥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不匹配区)的溶栓决策策略,可以让更大比例的患者(尤其是觉醒卒中或者最后一次正常时间4.5小时的患者)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
文献出处:
1、Function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