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治疗在脑血管内ld [复制链接]

1#
前言

年以来,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开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破冰之旅”。5年来,从脑血管造影,到颅内外动脉支架,再到难度系数较高的机械取栓等介入治疗技术,我们完成了一个个零的突破,已经走向成熟,走在国内前列。目前在国内开展血管内介入取栓、医院并不多,而我院已完成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约例,为众多脑血管病患者赢得生命时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跟死神抢时间

当发生脑梗塞时我们通常在3至4.5小时内选择静脉溶栓,然而,很大一部分患者即使在3到4.5医院,也常常不能接受静脉药物溶栓,因为完成血液化验后就超出了静脉溶栓的标准时间。此外,颅内外大血管堵塞造成严重症状时,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很低,并且出血风险高。

这时,血管内介入治疗就能大显身手了。由于血管内治疗时间窗要比静脉溶栓时间长,并且不需要等待血液化验,相对禁忌征较少。因此,某些静脉溶栓不适合的患者或超时间的患者仍可接受血管内治疗。

三种介入方法对症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急诊球囊扩张或支架。

动脉溶栓

经动脉给予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吸收,进而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动脉内溶栓经选择性插管将导管尖端置于闭塞血管内或直接与栓子接触(接触性脉冲式血栓注药),再注入溶栓药物,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栓塞局部,或直接进入血栓内部,提高了栓子周围溶栓药物的浓度,进而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同时,由于降低了溶栓药物的使用量,使溶栓治疗更为有效、安全。

血管内机械取栓

通过近端真空抽吸血栓或远端接触血栓后将其拉入近端导管内从而取出血栓,可快速恢复脑血流灌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状况。支架采用闭环设计,由激光切割镍钛细管而成,经微导管到达血栓尾端,回撤微导管可自行释放,多数闭塞血管即刻再通,数分钟后血栓逐渐被压到支架壁和支架内,将微导管和支架一起撤出时血栓可被取出。

急诊球囊扩张或支架

预先装于球囊导管上的支架,与球囊一起输送到病变部位,球囊加压,释放支架,扩张后的支架使病变血管畅通。术中经股动脉穿刺,经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后,将支架及扩张球囊送至狭窄部位,扩张并释放支架。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患者术中清醒,无明显痛苦,且术后不留伤口。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病例介绍01

病例:动脉溶栓——度弯曲血管再通

患者偏瘫、言语不清伴嗜睡约4小时

急诊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血管严重迂曲,最严重处近度弯曲,取栓装置难以达到,导管内动脉溶栓,右侧大脑中动脉再通。

术后症状逐渐恢复,出院时基本无明显后遗症。

2

病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患者昏迷约4.5小时

急诊脑血管造影提示基底动脉闭塞,快速进行机械取栓成功,术后患者即刻神志转清,可简单言语交流及握手,并逐渐恢复,解除了致命性的风险。

3

病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患者偏瘫、言语不能伴嗜睡近4小时。

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成功后患者瘫痪肢体可抬起。

4

病例:急诊支架——戏剧性恢复

患者偏瘫、言语障碍并逐渐昏睡4.5小时

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急诊支架术后第二天患者下床正常行走,几天后出院回家。

5

病例:超时间窗—急诊支架+机械取栓

患者嗜睡、肢体完全瘫痪超过28小时。

在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急诊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但有可挽救脑组织。

急诊颈动脉支架术后颅内血管仍不通,发现同时存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诊取栓后右侧颈内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术后下肢力量逐渐恢复并能抬起及站立,目前仍在康复训练。

国内先进水平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我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自年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以来,手术例数逐年增长。从开始的脑血管造影,到后来的颅外动脉支架,颅内动脉支架,以及目前较新的机械取栓等介入治疗技术。我们完成了一个个零的突破,并已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我中心能独立完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种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目前培养了5名介入医师:


  陈 新(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李晓久(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牛英翔(神经内七科主治医师)


  王 健(神经内二科主治医师)


  邰国锋(神经内四科主治医师)

年12月,我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受邀参加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ANGE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