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急性期管理论坛报告2
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10月9日-10月11日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从事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一场脑血管病的学术盛宴再次开启。下面分享10日卒中急性期管理论坛的部分精彩报告。
轻型卒中是否需要静脉溶栓治疗
(马振兴医院)轻型卒中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PRISMS研究中,轻型卒中的纳入标准为NIHSS≤5分且无明显残疾,距离发病或最后正常时间在3h内;CHANCE研究中,轻型卒中的纳入标准为NIHSS评分≤3分、距离发病或最后正常时间24h内。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数据显示,在我国,每3个脑血管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轻型卒中患者(NIHSS≤3)分。轻型卒中或TIA往往因为“症状轻微”而被忽视,但研究显示,近1/3轻型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出现残疾。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易获得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但轻型卒中及快速好转型卒中曾被列为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但国际卒中溶栓登记研究(SITS-ISTR)显示:例NIHSS≤5分的患者在4.5h时间窗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预后良好比例极高,不良事件很低。基于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AHA/ASA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新增了轻型卒中静脉溶栓的相关推荐:
急性脑梗死抗凝治疗探索与思考
(李伟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获益与风险同在。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24项RCT,共例患者,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等,分析显示,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需谨慎选择使用,推荐意见如下: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对少数特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进行抗凝治疗,需综合评估,如出血风险较小,致残性脑栓塞风险高,可在充分沟通后谨慎选择使用(皿级推荐,C级证据)
但有证据表明新型抗凝药物在急性进展性卒中、后循环梗死、反复发作TIA、心源性栓塞及某些ESUS患者中应用,包括抗凝与溶栓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且安全性良好。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究证实。目前这些药物只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Ⅲ级推荐,B级证据)。急性脑梗死抗凝治疗仍备受争议,亟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本文首发:天坛会
责任编辑:溪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