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来了》第77期
医学导师:首都医科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缪中荣教授
课代表:首都医科医院住院医师丁亚榕
”
看缪中荣老师讲解,请戳视频??
请在wifi下观看本期节目,土豪请随意
如果您此刻不方便收看,请听本期音频版??
本期要点归纳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当收治一名怀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时,首先要判断患者是不是脑梗死,还要了解他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病时全身情况后,再做下一步处理。急性缺血性卒中管理指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来的观念是收治患者后就输液。这个病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没有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能否治愈主要看患者发病后自己的恢复能力。
脑梗死的治疗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年,当静脉溶栓的两大临床研究发布后,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第一次革命。静脉溶栓的引入,对于一些中小血管闭塞的患者给阿替普酶后,在短时间内让闭塞的血管再通,使得很多患者90天的预后得到很大改善。
年,取栓技术的出现又一次更新了指南。作为神经介入科的医师,我们的主要工作一是堵住破裂的血管。二是血管狭窄或是堵了,我们需要通开。当通开技术有了革命性变化,我们使用支架可以把堵住血管的血栓取出。这种技术的出现使70%以上的血栓得以取出。
原来的静脉溶栓只能再通一些小血管,当血栓长度大于8个毫米或者是脑血管大于3毫米以上的这种大血管堵后,静脉溶栓是无效的。取栓技术的出现对于静脉溶栓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在年,指南把取栓技术作为最高级别的推荐。如果一个急性脑梗死患者来后,在4.5小时之内符合静脉溶栓的先做静脉溶栓。在此基础上经过认证评估后,如果发现有大血管堵的,马上进行取栓,这样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
到了年的时候指南发生了变化,取栓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时间窗扩大到24小时。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符合取栓标准,取完血栓后患者仍能获益。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