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双合COURSEARRANGEMENT
导读:本文约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水肿范围,查玉明前辈用九龙汤使得肝肾得补,精血受益,阴得补而摄气,真元充盈,促进阳蒸阴化,填精固本,巩固疗效,以收全功。(编辑/春风)
∶任某,男,17岁,学生,既往史∶于年8月无明显诱因双眼睑浮肿,逐渐波及头面部浮肿。日渐加重,去医院检查,诊断∶肾炎。曾用青霉素、强的松治疗好转出院。
现病史∶10月16日,肾炎复发入院。检尿∶蛋白(++++)、白细胞2~6个/高倍视野、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血胆固醇10.14mmol/L、血浆蛋白总量49g/L、血压/mmHg。尿少、浮肿。
诊断:肾病综合征。
转中医治疗。年10月20日初诊,检查:全身高度浮肿,按之凹陷不起,面部浮肿明显,两腮肿大异常,触之颤动,头昏头重,腹胀便稀,食少纳减,疲倦少神,尿少色混浊,畏寒肢凉,腰酸腿沉,面色淡*不泽,舌质绛干少苔,脉沉细而缓。血压/mmHg。
诊为水肿(肾病综合征)。
证析:2月余尿少浮肿加重,病属脾肾两虚证。脾虚不能运化,不能升清泄浊,故腹胀便稀;肾虚气化不行,水湿不利,导致尿少浮肿;湿郁化浊则尿色混浊、腰酸足重;浊阴上逆则头昏头胀;湿浊阻胃故食减纳呆;脾虚不能统摄,肾虚不能封藏,则精脂下流(蛋白尿);病肾阳气日虚、形寒肢凉。病属正虚邪实。
∶水肿。
∶健脾益气、温肾化湿。
采取九龙汤加减。
枸杞15g、当归15g、金樱子15g、莲肉25g、芡实15g、五味子7.5g、茯苓25g、白术25g、甘草10g、山楂炭25g、*芪50g、益母草25g。
归、杞养血益阴;苓、术、草助脾燥湿以制肾水;金樱、莲肉、芡实涩以固精;五味子摄敛益气;山楂炭健胃消食;益母草利水降压;*芪补气扶正。使脾气振、肾气复、水湿化、浮肿消。
11月1日复诊,服药8剂,全身症状改善,头胀减轻,血压/90mmHg。尿量较以前略增,~ml/d,但尿混浊,不欲食,仍有腹胀腹水,下肢浮肿压痕(+),舌苔薄、脉沉滑。证系寒湿内聚,浊阴不消。仍守前方加细辛5g温散寒水、革藻25g分化湿浊、水红花子35g利尿祛水。
11月16日三诊,服药第二天,肠鸣,腹泻水样便5~7次,次日水泻即止。尿液通畅增多,浮肿基本消退,腹胀腹水大减,已能安卧,排尿通利,~rl/d。食欲渐进,大便正常,血压稳定(/80mmHg)。尿检∶尿蛋白(++),红细胞2~4个/高倍视野,白细胞1~2个/高倍视野,颗粒管型消失。
证析∶尿畅肿消,病久真阴耗损,正气未复,肾关不固,精微下注,故仍有蛋白尿。法当扶正益气、填补真阴,以复肾功。
取九龙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
∶*芪50g、*参25g、当归15g、枸杞15g、首乌15g、杜仲25g、怀牛膝25g、狗脊15g、金樱子15g、莲肉20g、五味子7.5g、茯苓15g、山楂炭15g、砂仁10g。
参、芪、归益气扶正、补血养营;枸杞、首乌养阴填精;杜仲、牛膝、狗脊补肝益肾强筋骨;金樱、莲肉、五味固肾敛阴涩精;茯苓渗湿利水;山楂、砂仁助脾和胃,以复化源,促进肾功的恢复。
12月7日四诊,服用12剂,浮肿完全消退,二便正常,食欲增进,体力渐复,已下床活动,血压正常,多次查尿蛋白微量或极少,颗粒管型不见,效不更方,仍宗前方继服。
年2月10日五诊,上方服用18剂,症状完全消失,多次查尿无阳性改变,胆固醇4.16mmol/L,血浆总蛋白64g/L,白蛋白38g/L,球蛋白26g/L,血压正常,体力增强,脉象和缓。历时5个月中药治疗,于S年2月11日痊愈出院。家属担心,恐病复发,遂拟补益肝肾之丸剂,仍遵九龙汤化裁,制蜜丸,每日2~3次口服。
患者属于中医的水肿病症,脾肾两虚证型。脾气虚弱,会使中气不足,患者出现食少纳呆,四肢乏力,倦怠,腹胀,头昏深重的证候。因水湿困阻四肢,从而出现水肿。再者肾阳虚损,患者出现腰酸腿软,身寒怕冷,苔少,脉沉迟无力。联系病机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脾土,从而脾阳失去健运,最后导致脾肾两虚。九龙汤主治慢性肾炎尿蛋白有阳性改变者,本方中主药为当归,枸杞,熟地,三药养血益阴,可补固肾气,此为治病之本。金樱子,山茱肉,芡实主收敛,调心才能心肾相交。茯苓健脾逐水,去水以解患者之标。莲肉养心益肾,补脾益气,补虚益损。五味子摄敛益气;山楂炭健胃消食;益母草利水降压;*芪补气扶正。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查玉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师切勿随意试药,如有不慎,后果自负。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