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驱虫斑鸠菊丸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417/6172545.html“少小离家老大回”,很多远在异乡的“漂们”心底都有一个老家,都会期许着有朝一日再次回到已经成为远方的“老家”。
虽然这个心底的“老家”可能一辈子也回不去,但是,记忆中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家,每年都是必回的。
然而,有些常年在外坐班的资深“漂们”,回一次老家,就像失忆一样,很多儿时的记忆都被“封印”,很多植物都不认识啦!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小编之前好不容易带上娃回一趟老家,就遇到这样的尴尬,闹了笑话。为了扳回一局,今年带娃回老家,小编提前做足了功课,晚上特意露一手,做了一道儿时经典菜——香椿炒鸡蛋!
清香四溢,大人小孩抢着吃,一时成为朋友圈“佳话”。
小编如何做到的呢?
小编有“秘籍”在手,老家什么花花草草都不在话下,像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的香椿和臭椿,小编这次是一眼就分得清。
什么“秘籍”呢?
它就是汪老师亲自授课《汪劲武中国草木植物讲堂》系列视频。这个系列的视频共50集,系汪劲武教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讲述中国有花植物的典型代表60余科、种的珍贵视频,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拍摄完成。系列视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植物,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和热爱生活,尤其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关于香椿和臭椿的就有一段典故。
在清朝,有一次皇帝出宫,来到一个农家。农家的老大娘看见皇帝来了,吓得不知所措,家里穷,没有什么可以招待皇帝的。看到家里的老母鸡,她有了主意,母鸡下的蛋还有几个,屋后有香椿树,正好做一盘香椿炒鸡蛋招待皇上。皇帝久居深宫,还真没吃过,闻一闻,清香扑鼻,尝一尝,赞不绝口。就问是什么菜。老大娘如实相告,这道菜的香气就出自香椿树叶。皇上一听香椿树,为了这道好吃的菜,一定要封它做“树王”。一行人来到老大娘屋后,却发现有很多椿树,有香椿树,也有臭椿树,皇帝也不知哪一棵是香椿树,但他也不好说自己不知道,看了一圈,就指着身边的一棵树,让人把“树王”的牌匾挂上去。结果,这牌匾挂在了臭椿树上,臭椿树捡了便宜,做了“树王”,高兴坏了,但这可把香椿树气坏了,它一生气,树皮就开始裂口,时间一长,树皮越裂越多,直接就可以揭掉一层。而臭椿树意外受封,觉得很有荣光,树皮变得光溜溜的。这也是分辨香椿树和臭椿树的一个简单办法。
故事好听,关键还是能让我们学到知识。汪老师堪称殿堂级的博物专家,他所授课的《中国草木——汪劲武植物讲堂》就像是一部“植物学博物馆”,让我们领略到了植物学的精华所在。
那么,汪老师是何方高人呢?
汪劲武老师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年7月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高中,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年入北京大学植物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年开始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
汪老师从事教学和研究时间长达60余年,即使退休后,仍然以返聘的方式继续工作。这种把大半生都投入到科学事业中的人生实践,无不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在上一集中,汪老师主要讲解了芸香科橘子、柑子、橙子和柚子等常吃的水果。这一集,我们继续跟着汪老师活学活用,结合植物学知识,分辨分属于苦木的臭椿和楝科的香椿,还有俗称“青果”的橄榄,以及我们常吃的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等。汪老师讲这些知识的时候,穿插一些小故事,听起来也不枯燥,也很实用,几乎就是一个易学易用的生活宝典。
看过视频的你,这些一定难不倒你!
随堂练习:十字花科的“十字”指的是什么?
还不知道的你,快来到科界App观看《汪劲武中国草木植物讲堂》第10集
跟汪劲武老师学起来吧
课堂结束了,但先别走开——
社区参与#汪劲武的草木讲堂#话题互动,还可获得积分奖励哦~
机会有限,快快行动吧!
上期问题回顾:为什么橘子过了淮河就变成枳了?
答案:因为过了淮河气候不好,变质了。
小伙伴们答对了吗?
《认识中国草木》书籍介绍:汪劲武老师在视频授课之余,还将出版一部充满书香气的植物学专著——《认识中国草木》。全书58万字,余幅高清植物图片、标本图及手绘植物画。系统讲述60多科、种植物的特征、分布,和鉴别方法。本书是汪劲武60余年植物分类学理论研究、野外考察、教学实践的集成呈现,以植物分类学的一般方法讲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全书以中国草木为重点,介绍常见、本土、有重要价值的以及濒危植物,除植物特征、产地分布等讲述外,更融入了体现植物特征的诗词等中国文化元素,用中国故事讲中国草木。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