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争分夺秒为了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闪 [复制链接]

1#

在章丘,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均年逾花甲,白发苍苍,本应在家安享退休后的幸福晚年生活,却头顶烈日、不辞辛劳,经常奔波于大街小巷,去寻访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整理记录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承红色记忆、革命精神。他们就是章丘老干部先进事迹采访团群体。

今天,他们走进《一张照片》演播室,与辛凯一起交流探讨,近距离聆听他们讲述的感人事迹。

争分夺秒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

郭际奎是最先开始寻访搜集离休老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资料的。年,他偶然发现区里的老干部们每年都会有十多位相继离世,内心遗憾无比,便自发地搜寻身边的抗战老兵、建国前老党员和离休老干部,记录整理他们的革命事迹。

有一次,他刚刚打听到一位老党员的住处,急匆匆赶到他家时,发现老党员已经不在了。他默默拿出为这位老党员准备好的相册,放在小桌上,和同伴一起为这位老党员默默哀悼。老党员的家人见状,哭着说:“组织来人了,组织上来看你了……”78岁的郭老先生听到这话,顿时泣不成声。

张传诗从教学岗位上退休之后,也加入了郭老先生的小团队。81岁高龄的他,每天都跟着郭老先生一起,上山下乡,到处寻访老党员,采访整理他们的革命事迹,汇编成册。

他说,在他采访的老干部里,唯独孙恒同志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孙恒15岁就参加抗日,一次在宣传抗日时,被敌军偷袭,团长辛锐为了掩护她们20多位战士撤离,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

团长的死让小小年纪的孙恒更加痛恨日本侵略军,她因此更加努力地宣传抗日,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日军投降后,她被调往东北,随后跟随部队一路南下,打到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后,她又调到丹东,在中朝边境做护士,每天的工作就是抢救负伤的志愿军。长期的忙碌使得她没有时间照管自己的小孩,孩子们一出生就都被抱走了,其中一个被送往山东滨州地区。

年,孙恒的丈夫因病去世,此时正好赶上部队大裁员。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她毅然决然选择复员,回到了丈夫的家乡——章丘刁镇,并时时刻刻教育儿女: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扎实采访为后人留下真实记忆

63岁的孙其章是这个拥有11位成员的采访组的组长,他除了采访整理编写这些老革命的革命经历,更多的就是去社区、机关、学校去巡回宣讲老革命的光辉事迹,以此来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他讲的最多的就是女民兵队长王芸和慕淑娟的故事。

王芸,山东蓬莱人,17岁就加入了抗日队伍。有一次寒冬腊月,在掩护群众撤离时,趟过一条带有冰渣的河水到对岸去狙击敌人,而她那是恰逢生理期。战斗胜利了,王芸却病倒了,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虽有遗憾,但她并不后悔,她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研究如何对付鬼子,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她发明的掐尾巴和挖地雷两种打鬼子的办法,常常让鬼子落荒而逃。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战斗永雄张显宗,用双手接通电话线的王洪谋,他们个个身经百战,铁骨铮铮。

擅长打游击的刘世平,更是用手榴弹搅得鬼子兵困马乏,筋疲力尽,最终被一网打尽!如今,刘世平老人已经九十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年,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纪念会上,刘世平老人被邀请到北京天安门进行了观礼。看到他戴着大红花,笑眯眯的样子,谁有能会想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和战友们经历的是怎样残酷的炮火洗礼。

宋光明老人是一名医生,退休后推脱掉各种诊所的高薪聘请,加入采访团。他本身是一名烈士子弟,父亲外出执行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9岁。几十年来,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抚养长大。

得知七十多岁的儿子采访整理抗战老兵和建国前老党员的革命事迹,岁的母亲非常支持,还经常跟儿子一起讨论。老人家觉得这件事情意义非凡,是在做好事。

“抢救性”采访让红色记忆永存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章丘区现在有名离休干部,其中年龄最大的岁,最小的87岁,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有33名。他们是见证党和国家发展变迁的“活化石”,现在仍离休不离志、离岗不离责,为章丘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余热,展现了充满正能量的时代风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但是,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都已进入耄耋之年,身体每况愈下,人数越来越少。如果这些人离开世界,而后人没有记录他们的先进事迹,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所以,采访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鉴于这种情况,采访团由以前的3个小组扩大到7个小组,并加快了采访进程。

当然,采访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初采访时,部分离休干部表达能力不好、头脑不清晰,对以前的事记不清、说不出,导致无法形成材料。对此,采访团事先针对每位离休干部列好采访提纲,从生平事迹、个人简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提前做足功课,找准话题切入点,聊家常、说感受,慢慢引导离休干部谈事迹。

采访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采访团不仅在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身上学到了对党忠诚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还学到了“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郭老先生说,这些老党员当年在风华正茂的年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投身革命,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忘记这些老党员,就是没有忘记咱们共产党员的根,这是一种革命精神、革命意志的传承。

如今,采访团的行程已经超过余公里,走遍了50多个村庄、17个镇街,光鞋子就磨破了十几双。

今年是建党99周年、新中国成立71周年,采访团计划再整理汇编成一本书,为更多的老党员拍摄幸福照、全家福,通过文字、视频、相册、录音等各种形式,将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终身许党、一心为国的革命情怀传承下去,把他们的红色基因编辑在时代发展的血脉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周日晚18:40

山东影视《一张照片》

今天,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

不为延续仇恨

只为警醒:吾辈自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