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旺昌健康炎炎夏日,老年人预防中暑 [复制链接]

1#

“夏满芒夏暑相连中”,夏至后紧接着的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天气闷热,加上老年人的一些生理特点,很容易发生中暑,而老人中暑往往起病重,并发症多,预后比年轻人差,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们老年朋友了解下中暑的一些特点和防治措施,能够在酷热难耐、炽热灼人的夏季避免中暑,享受夏季鸟语蝉鸣,万木葱茏的美好。

老年人为什么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中暑的早期症状可出现出汗、头痛、头晕、体温升高、脸色苍白、疲倦、恶心感等。老年人感受能力差,尤其是既往有中风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障碍者对高温侵袭的表现不敏感,老年人尚未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可能已经中暑虚脱了;其次,老年人汗腺散热能力减退,体内热量不易散发,或正在服用利尿剂的老年人体内水分流失更多;一些老年人在闷热的环境中因种种原因不爱开空调,都是易中暑的原因。

重度中暑的分类和表现

通常将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上述三种临床类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虽有所不同,但临床上可有二种或三种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分开来。有人将中暑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国外又称“劳累型热射病与典型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数小时后发生,患者有大量出汗,心率明显增快,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不全等。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发红、无汗,直肠温度可达40℃以上,病初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如治疗不及时,严重患者会出现昏迷、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等。已有研究提示重症中暑患者急性期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与中暑的疾病危重症程度呈正相关,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

中暑的急救措施

如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头晕、头痛、肌肉痉挛、皮肤干燥、恶心等,排除其它疾病后可考虑为中暑。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快速降温。

院前降温

1.将患者扶到阴凉处或有空调、风扇的空间躺下。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3.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冰袋或冰块可用薄毛巾包好放置在患者颈部两侧、大腿根或腋下,这些地方血管丰富,降温效果好。

4.如情况严重,医院。

院内救治

1.物理降温:冰袋于头部及全身大血管暴露部位;4℃冷水加酒精擦抹四肢皮肤;降温毯应用。

2.体内中心降温:非糖尿病重症者可应用4~10℃5%葡萄糖盐水ml经股静脉向心性输注;4~10℃10%葡萄糖盐水ml灌肠,4~10℃10%葡萄糖盐水ml鼻饲入胃。

3.药物降温:地塞米松、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等组合,如冬眠Ⅰ号适用于高热、昏迷伴抽搐者;冬眠Ⅱ号适用于高热、昏迷无抽搐者;冬眠Ⅲ号适用于高热而无昏迷、抽搐者。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5.并发症的治疗:脑水肿可用甘露醇脱水;急性肾衰可用透析治疗。

急救重点提示

1.老人、慢性病患者、休弱者、精神病人易中暑。

2.病死率与发热持续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故须强调早期诊疗。

3.降温目标应在1小时内将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4.当直肠温度达到38℃时不要继续降温,但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5.休克、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高温中暑的早期死亡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常为晚期死亡原因,1周左右有出现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风险。

6.重度中暑患者早期注意血小板减少,可以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纠正,数日后可出现血小板增高,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并发症。

中暑的预防

1.在膳食调养中,应以多维、清淡为主,可多食苦瓜、西红柿、黄瓜、莴苣、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清凉食品。

2.多喝水,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衣着要宽松、吸水,如棉质衣服。

3.预防室内中暑需保持室内通风,如自然风达不到降温降湿效果,必要时应当使用空调等辅助设施,保证室温在26℃~28℃,老年人应当破除对空调的恐惧。对一些失能或精神障碍老人,家人应多关心下他们居住环境,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通风,温度适宜。

4.预防室外中暑建议老年人尽量在最热的中、下午避免外出,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备好防晒装置和一些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5.平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

6.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

来源:复旦大学附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