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云“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中游龙特指红蓼,因为它枝叶之放纵。
在古代,红蓼较为出名,不少诗歌、画作中可见到红蓼的影子。如白居易之《曲江早秋》:“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张孝祥之《浣溪沙洞庭》:“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陆游之《蓼花》:“数枝红蓼醉清秋”,宋徽宗的画作《红蓼白鹅图》等。在日本,红蓼被称为“大毛蓼”,因其可解蛇*,又称“原矛头腹眼镜蛇”,中国是将其果实、根部、茎叶等入药,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功效。
红蓼也叫水荭、荭草,是蓼科蓼属当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粗壮直立,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朵较小,花蕾有芝麻粒大,繁密的花蕾挤成穗状的花序,形如谷穗。整个花序开放前,颜色偏深,玫瑰色;朵朵小花绽放后,颜色变为粉色或白色。除西藏外,红蓼广布于全国各地,盛夏、初秋时节,水塘边、沟渠旁,荒草野地都可寻到它的踪迹,成片栽植,花香阵阵、芬芳四溢。
国庆后,寒露已至,秋日渐浓,红蓼花迎来它们生命最怒放的时期。
粉红的花穗在微风中摇曳,在阳光下闪烁,在人们心中荡漾……
素材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上观号作者:绿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