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红楼梦解读贾母栊翠庵品茶,为何不喝六
TUhjnbcbe - 2023/6/11 20:42:00

引言:《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医药价值和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后世研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中国茶文化的描述,更是增加了这本书的内蕴,我们今天就站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细细品味下曹雪芹笔下的茶文化。

贾母栊翠庵品茶,茶文化的集中描写

提到《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贾母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作为贾母的最高领导人,她年龄最长,生活的阅历让她在茶道方面远胜贾府其他人。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梅花雪”中,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来到栊翠庵,让妙玉泡些庵里的好茶来喝,其中有一个情节很有趣,那便是妙玉泡好茶后,贾母直言自己不吃六安茶,所以妙玉给贾母泡的乃是老君眉。

为何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爱喝老君眉呢?此处就跟茶的品性以及贾母的饮食爱好有着紧密的联系。

熊明遇的《罗岭茶记》中曾有记载:六安味苦!又有《考鬃余事》佐证: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因而味苦。而反观老君眉这类茶,乃洞庭君山盛产的银叶茶,味轻且甘甜。

而联系前面的章回,我们可以得知贾母一直是喜欢吃甜食的,爱屋及乌,因此对茶的要求也是以甘甜为主,这一点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宝钗对贾母的附和可以看出。

宝钗素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着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第二十二回

因此,贾母不喜六安茶,而爱饮老君眉!

在栊翠庵,得知所泡之茶乃为“老君眉”后,颇善茶道的贾母再次发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听毕,这才拿起茶喝了半盏。

只有像贾母这般懂茶的人才会如此发问,对于经常喝茶的人来说,水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苏库的《十六汤品》中曾有记载:“汤者,茶之司命也。”《煎茶四要》中更是将“择水”放在了煎茶的首位。

而对于煎茶用水的要求,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中曾记有明确标准: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当然,因为此记载乃是唐朝时期,后世饮茶在择水方面亦有不同之处,而《红楼梦》中妙玉用雨水以及雪水煮茶应该是明清时期盛行的饮茶之道。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曾多次提到用雨水烹茶的例子。

所以贾母在饮茶之前,先询问烹茶所用之水,表明贾母乃是喝茶的行家,并且自己对茶道也多有研究,故才有此问。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贾母饮茶的境界已经超过了品茶的境界,而是上升到品味意境的层次,关于这一点曹雪芹别出心裁地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特有一处记载:

贾母一时进入藕香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有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具各色盏碟。那边还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贾母忙笑道:“这茶想的很好。”——第三十八回

很多人读到贾母的这句“这茶想的很好”都会觉得很奇怪,茶不是用来煮的吗,贾母为何不说“这茶烹得好”或者是“这茶煮的好”,反而没来由地来了一句“这茶想的好”

这处细节透露出贾母饮茶的境界之深,真正对茶进行品味的人,一定是对茶进行综合的鉴赏,这里的综合包括烹茶的环境、烹茶的人、烹茶的器具、烹茶的流程等等,一旦对茶的品味到了这种程度,就已然表明此人已经进入了“茶境”。

纵观我国的饮茶历史,一般认为饮茶兴盛于唐朝,但是对于茶的品鉴却还是很落后,并没形成完善的系统。直到宋代,茶道愈精、茶评愈深,同时开始讲究喝茶的境界,即“茶镜”,在喝茶的时候,对环境、气氛的要求很高,并将其加入品茶的要素之中,而这种境界只有对茶有极深的了解,并且自身人品幽雅清高的人才能达到,凡夫俗子则难以企及。

除此之外,贾母栊翠庵品茶中,还展现了曹雪芹对茶具的深刻研究,比如妙玉给贾母献茶的时候,所用的器具乃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加上“成窑五彩小盖钟”,而其后,妙玉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三人进入内室饮茶的时候,所用的器具则截然不同。妙玉给薛宝钗用的乃是“瓣匏斝”,给林黛玉用的则是形似钵而小的“杏犀杯”,给宝玉的是“绿玉斗”。

细细品味便能看出其中区别,贾母身为贾府的大家长,年纪也是最长的,因此用的茶具自然以庄重沉稳为特色,而黛玉、宝钗和宝玉与妙玉喝的只是“友情茶”,自然对器具不会有刻意的硬性要求,由此可以窥探出贾府内部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

贾宝玉为“枫露茶”大怒,窥探其对茶的要求极高

《红楼梦》中茶文化的体现不止在贾母一人身上,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对茶也是情有独钟。在书中第八回“贾宝玉大闹绛芸轩”中,因为一杯枫露茶,宝玉便大闹一场。

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第八回

其后,宝玉得知枫露茶是被自己的奶妈李嬷嬷给喝了之后,便大怒,要回禀贾母要将李嬷嬷赶出去,最终将茜雪赶出去,这件事才就此了结。

虽然这只是书中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可以看出宝玉对茶也是很在意的,对品茶更是有要求的,而不是像普通人只是“牛饮”而已,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中宝玉对晴雯所饮用茶的评价可以佐证。

宝玉方提起茶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太不成茶......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味而已。——第七十七回

由此可见,贾宝玉对茶也有所研究,至少在评判茶的优劣方面还是有独特的眼光,不像刘姥姥,喝了贾母剩下的半盏“老君眉”,却只说:“好喝是好喝,只是味道淡了些,熬浓点就好了”,像刘姥姥这样的市井小民,即便是世间最好的茶和最次的茶同时品味,也不能辨别出好坏来。

而宝玉对茶的研究还表现在他给自己的小厮茗烟的改名上,众所周知,贾宝玉是一个对“美”有独特追求的人,早期袭人被贾母送来给宝玉当丫鬟时,名字乃是珍珠,被送给宝玉之后,宝玉因为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袭人刚好姓花,于是便给她起名叫袭人,而茗烟作为宝玉的仆人,他的名字从“茗烟”改成“焙茗”自然也跟典故有关,而这里的典故却与茶有着密切的联系。

茗烟的“茗”字,便是茶的意思,为何改名,在《红楼梦》中茗烟自己曾有解释:“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由此可见,宝玉对茗烟改名,问题出在这个“烟”字上。

宋代苏澳曾著有《十六汤品》,书中曾有记载:“调茶在汤之淑意,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耶?荀用此汤,又安有茶耶?”由此可见,“烟”对烹茶的影响很大,甚至会直接拉低茶水本身的香味。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宝玉才会将茗烟的“烟”字去掉,该叫焙茗,从中也可以看出贾宝玉对茶已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茶境方面大有进步!

王熙凤以茶打趣林黛玉,揭示茶在古代的社会习俗地位

曹雪芹对茶道了解之深,不止在于茶的本身,更涉及到古代茶俗,这一点是跟古代传统文化直接相关的,而《红楼梦》中最明显的情节便是王熙凤曾经用“喝茶”这件事情打趣林黛玉为何还不给贾家当媳妇儿。

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我来了。”凤姐笑道:“到求你!你到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第二十五回

这里王熙凤的打趣是跟古代茶俗直接相关的,而并非只是简单的趣话。自从宋代以来,便有用茶做订婚礼的习俗,也有后人将这种聘礼叫做“茶礼”,订婚也被称为“吃茶”、“纳茶”、“下茶”。

明代陈耀文撰写的《天中记》曾有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老话有: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茶能作为中国人从古至今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必定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茶礼”便是最直接的证据,直到现代,依然有部分地区仍然秉承在结婚时新郎新娘要跪下请双方父母喝茶的习俗。

不只是此一处,茶礼在《红楼梦》中有多处体现,比如第十四回“林如海捐官扬州城”中,秦可卿去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过程中,首先就是让下人们注意“供茶烧纸”;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为已故晴雯做《芙蓉诔》,读毕便“焚帛奠茗”,由此可看出茶在古人的各种庄重场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红楼梦》被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此言得之!不论情节,光是书中的茶文化,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断然难以写出这样的文字,而对于读者而言,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难以参透《红楼梦》的深层文化内涵的。而秉承现实主义风格进行写作的曹雪芹,他笔下的茶文化无疑对古代习俗以及茶文化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素材,从这一点看,曹雪芹的贡献绝不仅仅只是写了一部小说而已。

参考资料:

曹雪芹:《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通行本回本

刘学忠:《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侯俊晖:《红楼梦》人物塑造中茶起到的点睛作用

季学原:红楼茶文化危言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解读贾母栊翠庵品茶,为何不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