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疆的记忆之乌什水的童年趣事洗衣盆里
TUhjnbcbe - 2023/7/29 21:05:00
图片高娜摄于乌什水图片高娜摄于乌什水

翻翻日历,发现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端午节了,又能吃到粽子了。

现在如果只是为了吃口粽子,是不必非要等到端午节的,就像吃月饼不用等到中秋,而吃饺子不用等到过年一样。不仅仅是因为物质丰富了,也得利于信息和物流的迅速发展。现在不要说是国内的特产,就是国外的也未必不能吃到。反而有些小时候常吃的东西,虽然现在也还有,但是味道却再也不一样了,当然也包括小时候的粽子。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江米,在南方又常叫糯米。因为粘性较大,日常烧汤蒸饭远不如大米用的多,但是它是制造各种甜点或酿酒的好材料。粽子的另一个主要原材料是粽叶,粽叶是包粽子的植物叶片的统称,并非特指。南方一般是指以箬叶为主的叶子,而北方则是以芦苇叶为主。

至于粽子里的辅料更是五花八门,什么蜜枣,各种豆类,还有咸鸭蛋*,腌好的猪肉……不一而足。

而在我小时在乌什水吃到的粽子,则是简约而不简单。*是不产大米的,所以大米在乌什水也不多见。家里的大米一般多用来烧大米汤喝,做大米干饭的时候少之又少。而江米就更少了,也就每年端午才会买一点包粽子,包的时候也不会全用江米,还会参很大比例的大米。包粽子应该用的也都是本地的大枣,至少我不记得有蜜枣,所以并不怎么好吃。我家中的一位长辈,本来不怎么喜欢吃有枣的粽子,但回到内地尝过蜜枣包的粽子以后,赞不绝口。随后要求家里再包粽子,必须要达到一个固定标准——不论粽子怎么打开,从哪里下口,必须每一口都要能吃到一个蜜枣。

那时粽子的主料和辅料基本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粽叶却不那么简单。那时的粽叶用的是芦苇叶,而且只用当年端午节之前的新鲜苇叶。刚采来的芦苇叶是淡淡的草绿色,为了让它变得有韧性,会用热水烫一下。经过热水烫过的苇叶青翠欲滴,还有一股特殊的香气,这时候虽然还没开始包,但我们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乌什水的邻居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粽子的包法各有千秋,但能不用线缠,仅凭粽叶就能把粽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就只有我母亲能做到。她的包法很特别,一般取三片粽叶排好,用手窝成一个漏斗状。左手捏住粽叶的结合处。用勺子将漏斗灌满,并将米压实。

漏斗的口用多余的粽叶盖住,这样上面就会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左手千万不能松开,而右手也要用力拉。让粽叶在尖角处绕着角转一圈,粽叶就随着三角形的边角压着转动。慢慢的粽叶会把最后一条边也盖住。

这时还需要再取一片粽叶,放在刚才粽叶那条边的底下。接着围着三角形的边包一圈,一定要按压紧,包住所有缝隙的边角。转到刚才转粽叶的那个角,在这个角上绕一圈。将粽叶经过刚才被缠绕的角对着的一条边上绕过来。用一根大号的缝衣针穿过去,粽叶尖会随着针一起被拉出来,这样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再在水中大火煮一两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吃了。

用新鲜芦苇叶包出来的粽子,煮熟后每一粒米都是绿莹莹的,完全不同于那种陈年粽叶煮出的颜色。而且因为我不喜欢吃枣,所以家里包的粽子没枣的居多。这种粽子干吃就很好吃,当然沾点把砂糖味道也不错。不过最好吃的粽子不是刚刚煮好的粽子,而是放在冰凉的井水里浸凉过后的。

每逢端午节家里会煮很多粽子,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所以煮好的粽子,会被放到一个很大的铁皮洗衣盆里,里面放上冰凉的井水,一直那么浸着。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从柜子上的洗衣盆里,捞一个粽子吃。翠绿晶莹,冰凉可口,大热天(相对的热而已)吃一个,感觉浑身都熨帖了。然后忍不住再捞一个吃,会吃得很仔细,毕竟在今年,吃一个就少一个了。

来了内地后,粽子是早点摊的标配,但粽子主料是久煮的糯米,口感变得软糯,又因里面大都放了蜜枣,变得齁甜,所以除了端午节母亲包的外,粽子几乎从我的食单里消失了。大家的记忆里还有什么类似的吗,不妨留言一起分享下。

题外话:有乌什水的朋友,喜欢乌什水的朋友,或知道乌什水的朋友,作者文笔有限,记忆也未必很准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欢迎提供相关信息,让我们更好的宣传它。贪吃的骆驼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的记忆之乌什水的童年趣事洗衣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