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5日电题:巴克图口岸:*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张宝印、刘国顺、罗铮
踏着秋天的节拍,记者来到*塔城。这里的巴克图口岸不仅是“准噶尔门户”,当年还是传递革命真理的通道,为巴克图革命力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红色国门”之誉。
↑货运卡车在巴克图口岸通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抗战时期,3万多东北抗日义勇*将士通过巴克图口岸从国外“回家”,苏联援华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运送到抗日前线。站在口岸前,记者不由得对这座红色国门肃然起敬。
驶过草原来到起伏的大山脚下,就到了著名的小白杨哨所。刚一下车,记者就好奇地去寻找小白杨。连队指导员路亚杰笑着说:“你们脚下是塔斯提连队,自从边界勘查立碑后,小白杨哨所就成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的观光地。”
路亚杰和连长郭志都是老边防了,他们向记者讲起了连史:“年8月,塔斯提边防连在这里建站,三峰骆驼一口锅是当时的全部家当。第一批戍边官兵靠肩扛、背驮、手挖,在荒山野岭上建起了第一批营房。”
56年过去了,现在营区内外绿树成荫,院子里葡萄藤架起多平方米的凉棚,绿油油的草坪上点缀着奇石,上面刻着“顽强”“**”等字样,映照出官兵守边卫国的拼搏精神。
↑塔城*分区某边防连官兵巡逻在边防线上(9月30日摄)。新华社发(赵永峰摄)
在连队一左一右,小白杨哨所与新的一线哨所遥遥相望,像一对亲兄弟一同讲述年的那个春天:当年,连队战士探家归队带回10颗白杨树苗,只有1棵小白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了下来。在饮水都勉强保障的情况下,战士们自发省下水来浇灌这棵小白杨,使它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唱着那首著名的歌曲《小白杨》,我们和“小白杨”大树合了影。自打小白杨哨所对游客开放后,每年接待的参观者达8万余人。
沿着塔城地区的边境线前行,这里既有陆界又有水界。***警兵民发挥全要素一体化控边处突作用,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是防范”的边境管控格局。
在这里,记者观看了即时拉动的边境管控演练。演练开始后,指挥员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呼点各个关口要地的执勤人员,有效实施*地、警地、兵地的“四联三防”,做到边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在守边人心中,祖国的每寸土地都重过自己的生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戍边人、兵团人、农牧民等都是国门的忠诚卫士,都像红柳、像胡杨一样扎根边关,成为永不换防、世代接续的护边力量。
年,巴克图口岸成为*首个边民互市贸易区“三日免签”试点口岸,建成了年吞吐能力万吨的边贸货场。
“边防强大,口岸崛起。我们在守边固防、兴边富民的强边路上,*警兵民共筑边疆铜墙铁壁。”塔城地委书记薛斌说。
编辑:李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