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很多朋友都在餐桌上大快朵颐,与三五好友推杯换盏,或是和家人一起熬夜守岁……这些看似平常的假日场景,其实暗藏风险:如果有上述“随性”的行为,再加上情绪激动、忽视自身健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可能导致脑卒中“不期而至”。新的一年,不想“卒”不及防,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因为脑血管本身病变造成血管狭窄,或其他部位血管内的血块、硬化块、细菌赘生物、脂肪块、气泡等物质被血流冲落形成栓子,导致脑组织坏死和功能丧失,常见的有脑血栓及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块压迫脑组织,常见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现这些信号,应警惕脑卒中
头晕和头痛加重
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短暂性视力障碍
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语言与精神改变
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智力障碍或嗜睡。
困倦与嗜睡
主要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内。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其他先兆表现
恶心呕吐或嗝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出血,常为脑出血的近期先兆。
如何预防脑卒中?这些建议请收好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但并非“束手无策”,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按时吃早餐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显示,越是按时吃早餐的人脑中风几率越低,而不吃早餐的人脑中风几率比每天吃早餐的人高出近20%。不吃早餐会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致使脑中风风险增加。
饮食荤素均衡
相对于正常饮食的人,素食者胆固醇水平大多偏低,也增加了中风的风险。胆固醇的含量太低,就会使细胞膜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极易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破裂,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戒烟、适量饮酒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加速动脉硬化。而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引起脑中风。
多听音乐,适当运动
健脑对预防脑中风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人的语言、计算、分析等功能,由大脑的左半球负担,而音乐由右半球主管。建议平常多听音乐,可以促进“开发”右侧半脑的功能。通过肢体运动,大脑可会学会控制肌肉的新技巧,增强判断距离的能力和保持肢体平衡的技巧,因此建议应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来锻炼大脑。
文章综合自:新华网、科普中国、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