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个事情:
一例脑出血病例,老人70多岁,刚做完CT出来,明确的脑出血。刚匆匆赶来的家属带着一颗XXXX丸“,几百块一颗的那种,问医生能不能吃,医生交代了这东西吃了作用不大,而且目前状态下,患者有吞咽困难,吃了反而可能会引起呕吐,容易误吸而得吸入性肺炎。另外一个家属偷偷地在一旁叮嘱:别听他的,他们医生不懂这个。
什么是脑中风?很多人并不清楚
脑出血叫脑中风,脑梗死也叫脑中风。
都叫脑中风,但是发病的本质却截然相反,一个是破了,一个是堵了。
用药方面也相反:
脑出血的需要止血,脑梗死的需要通血管。
止血的目的是让血栓形成,堵住出血点而止血;通血管的目的是清理血栓而疏通血管。所以,止血治疗可能会引起血栓加重,而通血管治疗又有可能加重出血。
所以说,民间说中风时服用什么丸之类的,这里不讨论其药效。但需考虑的问题有二:一个是在没有做CT的情况下,怎么知道是出血还是梗死?不用诊断就服药?二是如果这个东西能即时疏通血管的话,为什么在梗死时才服用呢?平时预防服用不就不会堵了吗?
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得脑梗死的病因都一样
病因一:动脉粥样硬化
分大小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小动脉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病因。
所以,凡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均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常见因素如下:
高龄(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
病因二:心源性脑栓塞
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脑血栓不同,栓塞是身体某个地方产生栓子,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在脑血管分叉处或管腔狭窄部位形成闭塞或者严重狭窄,从而发生缺血。这个产生栓子的地方,最常见在于心脏。
常见诱因与以下心脏疾病有关: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内膜炎等。
以上病因一、二是最常见的脑梗塞因素,除此以外的因素还有,但少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得了脑梗死疾病?
第一: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有调查: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在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在增加;然而在老年人群里,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高脂血症。
第二:危险因素缺乏科学干预,例如
(一)高血压
生活习惯上应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摄入脂肪量、减轻体重、适当体育运动、减少饮酒量。
对高血压不重视,缺乏血压监测、规律服药。
普通高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一般应控制在/80mmHg以下。老年人(年龄>65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二)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血脂变化及降血脂治疗。
(三)心房颤动
引起心房颤动的病因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慢阻肺引起的心脏病等。心房颤动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患有上述疾病者。
但农村的老年人缺乏对房颤的认识,也缺乏服用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如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总之,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脑梗死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是降低其发病率的关键。而在农村、尤其老年人,这方面的认知极其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