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14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现场,“代表通道”如约开启。八位来自各界的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文旅文创、卫生健康等话题,接受记者提问,面对镜头讲述奋斗路上的履职故事。
河南经济报记者孔凡哲报道
聚焦“代表通道”①郁林英: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人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既是一名见证者,也是一名实践者。”省人大代表,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说。
10年前,庙荒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只有25年前建的层办公楼两;青壮劳力流失,多人的自然村仅剩80多名留守人员,守着红旗渠缺水,守着太行山缺资源。“过上好日子”已经成了庙荒村几代人的愿望,也是我们工作的初心与使命。
到后来,我们依据庙荒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周边还有景区的地理优势,深挖旅游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终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挣了钱,收入大幅提高。
郁林英说,红旗渠,是林州老一辈人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生命渠、幸福渠。我是红旗渠精神的传人,红旗渠精神就流淌在我的心里。基层工作困难多、情况杂、压力大,我痛苦过、动摇过,但只要一想到当年林县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万难也要把红旗渠修成,我就没有放弃的理由,正是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激励着庙荒人不断拼搏,把庙荒从穷山村变成了致富的“明星村”。
“下一步,继续做大做强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民宿产业。带领老百姓艰苦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担当作为,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郁林英说。
聚焦“代表通道”②查洪付:小艾草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省人大代表,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农民查洪付在农村创业22年,经历了乡村从贫困到小康,再到今天奔向全面乡村振兴。
在他看来,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最关键。
树高千尺不忘根,脱贫致富报乡亲。“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一直是我的梦想。”查洪付说。
南阳野生艾草资源丰富,村边地头随处可见。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了解到艾草浑身是宝,既能加工艾绒入药保健,又能提取精油,市场潜力很大,于是做了一个决定:创办艾草加工厂。
从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现在我们成立了艾草协会,带动本村村民发展艾草加工企业17家,引导户村民从事艾制品电商业务,让大家逐步实现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目前达士营村仅艾制品一项年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南阳艾草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艾产品生产销售全国第一。
查洪付表示,全面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动员令。下一步,要按照“文旅融合、三产突破、科技创新、产业赋能”的发展模式,把联农带农做得更细更实,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和村民一道迈向共同富裕,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聚焦“代表通道”③鲁玉: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对于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省人大代表,商丘文旅投副总经理,商丘古城文旅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鲁玉认为,要做好两个“创”。
第一个“创”:创造性转化,立足特色,让传统文化“用”起来。
鲁玉带了张照片给大家看,照片中两位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正在进行结婚登记,领证的地方是商丘芒砀山《汉宫喜堂》婚姻登记处,而这里其实是永城市民政局与景区一起打造的“婚俗改革实验点”,可以用汉礼仪式为新人结婚进行“依法登记”。领完证,这对年轻人还在《汉宫喜堂》体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汉婚礼,游客和家人在为新人祝福的同时,也能着汉服、食汉宴、赏汉舞、听汉乐,深度体验汉文化。
第二个“创”:创新性发展,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随着元宇宙技术与文旅领域的飞速发展与结合,商丘博物馆在文物布展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原本静止的文物“活”了起来。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中原本静止的“龙”,可以从壁画中“现身”,上下翻飞。参观体验之后,还可以把有壁画元素的创意丝巾、抱枕带回家。现场体验感有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了,颇具文化创意的日常用品也有了,这就是对历史文物活化、具象化,文物文化“活”了起来。
聚焦“代表通道”④余长坤:优势再造开创沈丘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沈丘这几年的发展,就是典型的通过优势再造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用‘三个一’概括就是:保护好一条河,炼好一块钢,建好一座城。”省人大代表,周口市沈丘县人民政府县长余长坤说。
所谓“一条河”指的是沙颍河。它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是一条能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从沙颍河出发的船舶,到淮河,经洪泽湖,到京杭大运河,往南走可以入长江到达上海,往北走可以到达连云港等海港。
“但过去很长时间,沈丘的内河航运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沙颍河也长期饱受污染困扰。要重塑优势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整治问题。”余长坤说。
余长坤介绍,生态建设方面,拆除沙颍河沿岸所有违章建筑,依法关停污染企业,使沙颍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近两年来,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鱵鱼、刀鲚等鱼类重现沙颍河。
航道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航道升级,两千吨货船畅行无阻,航运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与深国际合作新建沈丘码头,打通了内蒙、山西、陕西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能源通道。
“我们接下来还会继续完善‘公铁水’运输链条,打造港口物流园,建设豫东煤炭储运基地,让沙颍河成为造福沈丘万人民的幸福河。”余长坤说。
余长坤介绍,所谓“一块钢”指的是安钢周口钢铁公司。安阳钢铁正是看中了沈丘的公铁水联运的独特优势,将产能置换项目落户沈丘,结束了周口没有大型重工业的历史。水运每吨减少运费70元左右运费,周钢每年可节约3亿多元运输成本。
目前,周钢一期一步万吨产能已经顺利投产,万吨热回收炼焦及配套项目已基本完工,一期全部投产后可达万吨规模。
前不久,硅钢电磁新材料项目已经落地,一大批围绕钢铁产业的物流、深加工等供应链企业相继落地沈丘,推动钢铁新城建设速度更快、质量更优。
余长坤介绍,所谓“一座城”指的是临港新城。沈丘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大县。但我们不甘落后,也不会落后,因为我们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周口市的新定位是“临港新城、开放前沿”,沈丘要当仁不让做开放前沿的“桥头堡”。
“发展临港新城,要在临港产业上下功夫,仅仅一个周钢是远远不够的。”余长坤认为。
“我们瞄准国内强、行业30强等龙头企业,先后有跨境电商大龙网、瑞茂通大豆蛋白等知名企业落户沈丘。我们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城区50万人、财政收入50亿元、经济总量亿元’的突破,县域经济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余长坤说。
聚焦“代表通道”⑤李莉:让夕阳红更红更暖
“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老年人的健康一直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