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模式打通就业创业渠道,为遭遇就业困境的妇女提供保障;“两癌”免费筛查项目范围逐步扩大,让多发疾病可防可控;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覆盖全省城乡,专业化、精准化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育儿指导等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全面实施,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在广东,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是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的缩影。
自广东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年)》和《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年)》后,全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广东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广大妇女投身广东经济社会建设,以不懈的奋斗姿态展现巾帼风采,作出了卓越贡献。广大儿童进一步实现优先发展、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据悉,省妇儿工委是省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母婴保健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及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有组织、发改、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统计、医保等39个成员单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个县(市、区)均已成立相应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名。
01
医疗与教育工程齐头并进
为广大妇女提供民生保障
在广州医院的党员医护人员登门回访时,张艳(化名)想起了9年前的“生死关头”。彼时,孕33周的她因指标异常选择剖宫产,却在孩子被剖出的那一刻遭遇危险——因发生羊水栓塞,她陷入重度昏迷,甚至一度心跳骤停。
这是产妇生产中最“凶险”的妊娠并发症。
情况危急,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立即为张艳进行心肺复苏。全力抢救之下,张艳重获平安。时隔9年,看着健康阳光的儿子,她的幸福感从心底溢出,对回访的医生连声道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随着广东省妇女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越来越多像张艳这样的危重产妇渡过生育难关,迎接新生。
10年来,为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我省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截至目前,已建成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实现救治网络省市县全覆盖。此外,开展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质量控制,协调建立救治、会诊、转诊机制,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0.18/10万,比年下降2.96个十万分点。我省遍布城乡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网点,也有力推动妇女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均等化。
宫颈癌和乳腺癌一直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为将疾病防患于未然,广东连续多年将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并逐步扩大到城乡妇女,积极实施国家和省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覆盖粤东粤西粤北90个县(市、区):累计为万名城乡妇女提供“两癌”检查,为贫困地区万名妇女购买“两癌”保险,成功救助贫困“两癌”妇女3名。年,全省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85.17%,比年提高了38.07个百分点。
医疗与教育工程齐头并进,为广大妇女提供民生保障的同时,也提供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
“依托产业园,我们得以帮助许多下岗待业的女性们实现再就业。”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里,傻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小娇介绍道,江门市妇联将免费家政技能培训送到“家门口”,切实解决妇女技能培训和就业难题,“如今不少宝妈也能在照顾家庭之余,灵活上班,提高了经济地位。”
纵观全省,妇女终身教育的深入推进,切实提升着广东女性的职业能力。当前,我省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工程的统筹推进,让女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人数显著增加。
南粤家政培训现场。
02
丰富就业创业形式
保障女性经济权益
在东莞市谢岗环山石峡龙眼专业合作基地里,负责人陈钻佳穿梭在果园间。“统一管理后的果园,果树产量稳定、质量高,果品售价高,大家都很愿意加入进来!”陈钻佳满足地说,“我努力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合作社为社员每年增收近4万元,让大家看到生活的新希望。”
作为广东女性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多年来,陈钻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林间枝头的小果实变成了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甜蜜生活。
据统计,10年间,广东成功创建各级各类女性创业基地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广大妇女不断施展才华,女性创业比例不断提高。
当前,许多育龄女性面临就业障碍,特别是部分全职家庭主妇有就业需求,但囿于主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常规就业。就此,我省建立健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机制体制,在全国率先把损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行为列入劳动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监管,多渠道拓展着女性就业门路。
“利用网络技术,让妈妈们在家也能赚钱。”广东省中山市莱客咖啡店铺里,创始人肖红笑意盈盈地说。近年来,中山市妇联开拓“妈妈岗”模式,为面临就业障碍的妈妈们提供弹性工作岗位,还创新组建了“巾帼创业导师团”,通过提供咖啡制作技能等培训,助力不少女性成功创业。
在法律法规保障下,广东多位农村“出嫁女”的土地经济权益也受到了良好保护。随着各地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得到保证。
“将妇女权益保障写入法规里,落到实处,给我们农村妇女带来了极大的利好。”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三十六顷村妇女代表罗胜可表示,年新会区便研究出台了有关实施意见,保障了“出嫁女”合法权益。
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云浮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妇儿工委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妇女参政议政。当地村(社区)“妇女之家”阵地里,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内容的海报跃然呈现,广泛宣传妇女在参与基层民主治理中的优势和作用,为妇女参选营造良好氛围。云浮市、县(市、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
年1月,云浮市个村(社区)顺利完成换届,继续保持村(社区)“两委”%有女性、妇联主席%进村(社区)“两委”,村(社区)女书记、主任比率创下历届新高。
不止云浮,广州、梅州、中山、江门、阳江、肇庆等地级以上市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均超过10%。十三届省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高达33.33%,位居全国第二,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和能力大幅提升。
03
男女平等社会氛围浓厚
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男孩子也是可以哭鼻子的!”在中山市东区柏苑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夏浩然谈了谈自己对性别的认识。如今,中山市创新开设专题、融合、实践三类课程,在老师们的引导和各类活动的渗透教育下,学生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性别平等观念。
10年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探索和形成城市教育的“中山探索”和农村教育的“茂名经验”,为全国创造鲜活经验,提供可借鉴复制模式,市县镇三级建立性别平等示范校所。
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分性别统计制度,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社会性别统计报告。深圳、广州、梅州等市先后建立分性别统计制度,深圳还出台了内地首部性别平等地方性法规。分性别统计制度的建立,为广东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性别评估机制和性别平等促进机制奠定基础,为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全面发展和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法规政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随着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当前,社会性别意识已纳入广东决策主流,致力保护妇女特殊利益。《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等多项与妇女儿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有效解决我省家庭暴力、女职工生育权益等重点难点问题。
10年砥砺前行,在各地各部门不懈努力下,广东妇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妇女身心素质持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妇女受教育水平全面跃升;妇女平等就业成效明显,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意识明确增强,政治地位巩固提高;妇女社会保障力度更加坚实,享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均等化服务;妇女文化服务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妇女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妇女全面发展迈出新步伐。广东省实施—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全部实现,主要任务已经完成。
04
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你们为孩子和家庭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居住在佛山市南海区的梁爷爷看着正在上课的孙子,眼里是满是感激与知足。由于脑部发育不良,小梁智力发育和生活自理都面临障碍,怕给街坊邻居带来困扰,梁爷爷坦言不敢带孙子上街。
自年起,佛山市南海区桃苑福利中心便每周为小梁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对其进行专业教学和康复训练。在疫情期间,佛山市教育局还为学生家长们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在无法“送教上门”的情况下依然能与孩子和家长保持联系。
这是广东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广东持续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推动特殊教育向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延伸,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所,比年增加68所。随着残疾儿童分类鉴定和入学安置机制的建立,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
为促进广东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一系列惠及儿童的教育改革措施随之落地。截至年底,全省建有幼儿园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6.7%,儿童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得到基本保证。
一项项数据和举措,也印证了10年间广东省儿童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
年,全省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73.08%,实现连续10年高水平稳定达标。为促进母乳喂养,提升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水平,年广州市还出台了我国首部促进母乳喂养的地方性法规。
当前,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在广东全面实施,覆盖城乡、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省指导、市诊断、县筛查”综合防控服务体系成功建立,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已得到有效控制。
小朋友正在玩积木。
05
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
完善帮扶救助体系
作为民生保障的兜底工程,普惠型儿童福利一直是全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