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中风)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60-70岁是发病的高峰,多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史,起病较为缓慢,常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生。病死率达10%,致残率达50%,存活者中40%可复发。
脑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判断脑血栓形成有一个快速识别工具:“”法则,即“1”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手臂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听(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送医院诊治。这个时候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一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
如年龄和性别。年龄55岁以后每10年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一倍:男性高于女性,约为1.1:1到1.5:1。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
2.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脑血栓形成的危险要比无心脏病的人高2倍以上。
3.糖尿病
糖尿病使脑血栓形成的危险要比无糖尿病的人高2.6倍。
4.血脂异常
已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脑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5.吸烟、酗酒、肥胖
6.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脑血栓患者根据其梗塞部位及梗死面积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如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典型症状
1.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朦或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或眩晕、双眼向一侧凝视。
2.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眩晕伴呕吐。
3.一侧手、脚或面部麻木,肢体无力。
4.舌头发笨,说话不清楚,口角歪斜,流涎。
5.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短时神志不清,或抽搐。
脑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的饮食
提倡每日的饮食种类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谷类、牛奶、鱼、豆类、禽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摄人和需要达到平衡,各种营养素摄人趋于合理。
二积极防治高血压
血压达到/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80mmHg,血压太低不仅无益,反将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和死亡率。
三限制盐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可明显减少卒中发病率。
四控制血脂
除合理饮食外,高脂血症应使用合理的降脂药物。
五积极防治心脏病
常见的为心房颤动患者,应根据危险评分实行抗凝治疗。
六抗血小板治疗
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患者,建议选择阿司匹林(75~mg/d)、缓释双嘧达莫(潘生丁)或氯吡格雷(75mg/d)。
七其他
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肥胖,禁烟,避免应用高雌激素类避孕药,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急诊内科急诊内科年被评为义乌市重点基层特色学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我市义西南地区的首家同类科室,历经近五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大厅、急诊留观、急诊病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临床专业科室。设置5张抢救床,6张留观床;急诊病房设置8普通病床,4张重症抢救床位。医师团队有9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亚低温治疗仪、全自动洗胃机等一批高端医疗设备。科室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衰、高血压危象、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肝性昏迷、休克、各种中*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均能够独立完成插管、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能开展床旁内窥镜消化道出血止血等危重症抢救技术。全科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王胜副主任医师
医务科科长
急诊内科主任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义乌市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义乌市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
年在医院消化内科进修,熟悉胃肠道疾病的诊治,能熟练操作胃肠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诊断及止血治疗,并开展了胃肠镜下的多项手术。曾担任重症监护室主任,对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振俊副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于医院内科进修学习,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及内科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技术,擅长开展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