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HINASTAND年中国
TUhjnbcbe - 2021/1/10 2:21:00

年11月13日,中国致残性卒中临床规范管理工程(Chinastandardmanagementprojectfordisablingstroke,CHINASTAND)项目第三期在首都医科医院神经重症学科成功举办。本期培训内容延续涵盖管理实践和论坛两部分,全面结合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采用现场培训联合网络连线在线直播的形式;下面带大家回顾本期精彩内容。

管理实践部分仍采用了现场观摩教学查房结合病例讨论的形式,由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重症医学科刘丽萍教授担任主持人,杨中华教授、温淼教授就不同类型的精彩病例与学员们分享了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思路与管理经验,同时对现场观摩及网络在线直播学员的提问予以了详细解答。

在管理论坛中,温淼教授首先系统阐述了ESUS(不明原因卒中)发病机制和抗栓治疗,包括ESUS诊断、可能的病因和目前相关治疗,提出根据ESUS患者的抗凝反应性分为两个亚组,一组存在潜在心源性危险因素(PFO、不伴房颤的心房疾病、亚临床心肌梗死、亚临床心房颤动)或肿瘤,需要将来设计RCT研究对比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另一组包括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患者,需要将来RCT研究对比各种抗栓药,包括联合用药的疗效。正在进行的几项研究,在将来也会给我们一些指导。

温淼教授全面总结ESUS(不明原因卒中)发病机制与抗栓治疗

随后,张哲医师围绕血管再通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自动调节功能进行了归纳,分别从脑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主要评估方法(脑灌注成像、神经超声、近红外光谱)、血管再通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异常(低灌注、高灌注)以及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定义、可能机制、评价方法(传递函数、相关性)、血管再通治疗后的临床应用(评估预后、药物疗效、指导血压管理)综合介绍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而有效的评估手段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如适时运用尤瑞克林等药物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以期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张哲医师介绍血管再通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自动调节功能

于丹丹教授分享了关于神经重症患者营养管理的最新进展与临床经验,提出营养支持可促进恢复、降低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规范的营养支持步骤应包括筛查、评定、干预和监测。住院患者推荐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营养评定确定营养不良原因,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干预方案,同时监测营养素和并发症。卒中患者每日能量需要量按25-35kcal/kg/d计算(体重取理想体重(kg)=身高(cm)-)),营养供给方式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方式,肠内营养安全应用注意浓度、速度、温度。

于丹丹教授分享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管理决策

最后,丁亚榕博士介绍了一例腔内血栓所致青年卒中的病例,并且对青年卒中的病因进行了总结,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动脉夹层、moyamoya病、炎症疾病)、心源性卒中(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心律异常、PFO、心腔粘液瘤)、高凝状态(抗磷脂综合征、高粘血症、蛋白C和S缺乏、口服避孕药)。该患者除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外,也可以给予尤瑞克林等药物改善脑血流灌注。

丁亚榕博士分享青年卒中病例

线下及线上培训学员积极提问分享各自的经验观点、提出众多诊疗疑惑,培训专家对此一一解答,学员们表示收获众多,感谢专家们的分享。

答疑解惑

Question1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选择?

杨中华教授:对于大面积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相对慎重,这类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高,早期应给予预防剂量抗凝预防静脉血栓,当认为需要用治疗剂量抗凝时再加量。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住院期间(2周内)复发脑栓塞风险在5%以内,没有必要用治疗剂量抗凝,但其静脉血栓风险为50-70%,90%为无症状性。

Question2

支架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杨中华教授:目前无脑血管支架合并房颤的研究,但是有很多冠脉支架合并房颤的研究,可以借鉴。但是有脑血管病患者出血风险高于无脑血管病患者,冠脉支架患者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完全适用于脑血管支架患者,一般对于脑血管支架合并房颤患者,在早期内皮未修复时(3-6月),给予新型口服抗凝剂+氯吡格雷,内膜修复后长期给予抗凝治疗。

杨馨璇供稿

“重症卒中”作为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CHINASTAND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