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脑卒中一旦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害。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
病例介绍
近日,我院内一科收治了一位急性脑梗死男性患者严伯。严伯今年六十多岁,因头晕难受,且左侧肢体非常乏力,遂来我院就诊。严伯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好在未遗留后遗症。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暗淡,言语欠清,头晕、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偶有咳嗽,无胸闷、胸痛、心悸,无腹痛、腹胀,无肢体关节疼痛,无恶寒、发热症状,查体:BP:/99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基本居中,颈软无抵抗,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肌力、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立即查头颅CT示:拟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并请示*紫锋主任、*俊城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紧急会诊,评估患者病情后示:根据头颅CT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目前考虑急性脑梗死,现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溶栓方案,并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左侧肢体肌力5级-;该患者经我院急诊科、内一科的积极救治,疗效显著,目前已康复出院,医疗团队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
在这次治疗过程中,急诊科医护人员与溶栓团队默契配合,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时接诊,大大缩短了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的时间,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使我们的救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完善的溶栓环节、多学科的协作,提高整体的救治水平。
健康小知识
目前,中风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给人民群众、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与沉重的经济负担。早期迅速识别脑卒中患者是关键,由于公众缺少卒中识别的相关知识,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溶栓的时机。
卒中院前识别
早期迅速识别脑卒中患者是关键。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则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急救电话“6892”,前往具有医院就诊。
卒中症状如下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以上这些症状轻者往往会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忽略,认为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就好,结果延误造成瘫痪甚至昏迷等永久性的伤害。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称“急性脑梗死”)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最好立即溶栓,溶栓越早,越争分夺秒,患者获益越高。
康复训练
科室介绍医院重点打造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标准化科室。科室坐落在住院大楼3楼,开放病床77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5张。科室专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人才梯队合理,能满足科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8名,其中全国基层名老中医1名,市名中医1名、研究生5名。目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结成医疗联盟,医院专家的亲临指导和技术支持。科室秉承“病人至上、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消化、肝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科室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近10种,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疗效。
科室积极开展现代先进技术,其中消化内镜检查(包括无痛胃肠镜、胶囊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包括各种紧急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术、各种消化道息肉的镜下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痔套扎术、内镜下早癌筛查、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处于河源市领先水平。肝病专科也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
脑血管病区是运用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强调急救与康复联合、内科与外科融合、中医与西医结合,建立“绿色通道”,开展慢病管理,形成从院前急救、院中诊治、早期康复、院后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中西医药物、康复治疗的最佳诊疗方案和“一站式”的优质服务,提高临床疗效,满足患者需求;病区以急性中风的救治为主攻方向。基于“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体系”建立系列临床路径,将中医特色转化为临床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近年来科室获科研课题立项4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0余篇。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