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很不好捉摸。看中国画,往往是恍惚心有所感,觉得好,但是却不能说出为什么好。那个“觉得好”的东西,在脑际飘忽,如同风吹柳絮,你知道有那样一件东西,却捉不住它,是觉其好不知其所以好。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能不能说最有代表性?事大,不能轻易妄言。而天人合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根本特征,因此,中国绘画作品,不论绘者有心还是无意,只要是货真价实意义上的“国画”,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就不可逃避,叫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明董其昌《林杪水步图》局部中国文化中的所谓天,有两个含义,一是自然的天,一是具有神灵性的最高主宰。使用这个概念,有时此义,有时彼义,有时并用,得结合语境去判断。人的概念也是,一是自然的生理的人,一是泛指,指人类社会。使用这个概念的方法,与“天”同。天人合一,金岳霖先生有一段话,说得透彻:最高、最广义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个体,或者个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泯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所以中国绘画的旨趣,在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古代西方,则人与自然各自独立,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西画之所以为西画。国画之所以为国画的根本所在。
明董其昌《林杪水步图》局部因此中国绘画,不求逼真,而求物与人合,人与物通。几株枯木,几竿修竹,几儿朵兰花,几树老梅,几抹云气,几泫流泉,无不带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品质,无不流着绘者将它心融于自然之物的迹象。将天人之思,融会于ー纸水堅。故尔中国绘画画山水,非是画山水,以五色之黑勾斫皴染,实在是写人心。情感与木石山水同形,所以我们看画,难道看到的不是绘者的胸臆么?明末董其昌有段话,正好道着了这个意思: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
即如董其昌的画:举例如《林杪水步图》,便饱含中国绘画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件作品,近景山石处理得非常简括,不意刻画纹理,意到则止而用墨清润。对树丛的描写也十分随意,亦不着意刻画细节,水墨侧锋泼写,毕露树之精神。中间云水,略加着笔,而意趣毕呈。整个画面线条生拙:用墨浅淡,清静明朗,静穆空灵,平淡天真。我们品赏它,由山石树木,应该是能够会意到入的情思,会意到画家的品棓情趣。
深深浸淫若天人合一思想的传统中国画家,全无尘念的遮避如同露兰雪梅,尽情地吸吮着自然之气,实在是得“天独厚。
大吴少儿国画-单勾法的柿子树和柳树画法-吴门无派
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之一-吴门无派
《静心斋清趣》原创国画园林教学-第十四节-吴门无派
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三-吴门无派
大吴国画名作讲第十讲-国画文化含量高低之分-《溪山兰若图》
各位看官记得随手点赞或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