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南泥湾*徽广场。邹星摄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一曲传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记录了年,八路*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自制工具,开荒种田,困难时甚至用自己的被褥、衣服运送粮种,最终在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开垦出一片片良田,用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家务的场景。
这个80年前的故事,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更加熠熠生辉。在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的*徽广场、在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府旧址、八路*炮兵学校旧址,老一辈共产*人身背钢枪,手握镢头,用鲜血和汗水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万亩良田的过往历历在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也在时代的发展下,不断孕育着新的故事……
家风传承,让南泥湾精神永垂不朽
“三五九旅是一支打胜仗的部队,来时没吃没穿没住,白天种地,晚上打窑洞,三年开垦出26万亩土地,除了供自己吃,每年还向*府交一万石公粮……”在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一间普通院落里,一位头发花白,身着红色衣衫的老人正指着墙面上的老照片,对着人群娓娓道来。她叫侯秀珍,今年76岁,像如今这样动情讲述南泥湾历史的场景,40年来从未间断过。
南泥湾稻田。邹星摄
侯秀珍的公公刘宝斋是原旅团9连副连长,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他和战士们,自制生产工具,开荒种地,挖窑洞……让原本一无所有的“烂泥湾”变了模样。新中国成立后,刘宝斋毅然决然留在了南泥湾,“他要看着他的革命阵地,守着他的革命江山。”侯秀珍说,刘宝斋不仅向后辈义务讲解旅当年大生产的事迹,也向来到这里的外宾讲述南泥湾的故事,阐释南泥湾精神。
“要接着把南泥湾红色故事讲下去。”年,刘宝斋去世,临终前,他将当时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这句殷切的嘱托留给了当时的“铁姑娘”侯秀珍。自此,侯秀珍接过了这只沉甸甸的“接力棒”。“现在几乎每天至少要讲两遍,学员多的时候要讲六七遍,只要还有力气,我就要一直讲下去。”侯秀珍说。
南泥湾村刘宝斋红色家风馆。邹星摄
年,为了让南泥湾精神更好的传承,在女儿和孙子的支持下,侯秀珍拿出祖孙三代40多万元积蓄,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了6间房,建起了“刘宝斋红色家风馆”,将收藏多年的旅的革命文物和老照片展示出来。展馆建成后,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旅客参观学习多批次。
“好多干部让我申请*策补贴,可我一分钱也不能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十六个大字坚决不能忘,今天的好日子都是老*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侯秀珍告诉记者,她女儿退休后将回到南泥湾接替她继续讲述南泥湾故事。“希望年轻人能扛好新时代的老镢头,把南泥湾精神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村走上“致富路”
刘利夫妇讲述自己的致富故事。邹星摄
这几年,刘利夫妻俩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51岁的刘利,是南泥湾村*支部副书记。年,因父亲年迈,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刘利一个人两万元的年收入让这个家庭有些捉襟见肘,妻子贾丽丽便萌生出了开饭店的念头。
“我刚开始并不支持她开饭店,总觉得太过辛苦。”刘利说,在妻子的坚持下,夫妻俩拿着从家人那借来的六万元,开起了南泥湾的第一家“红色”饭馆——知青饭馆。
“刚开始店里的人并不多,几乎都是老顾客,这两年随着南泥湾的环境发生改变,来的客人越来越多,节假日期间,几乎是从早忙到晚。”如今,刘利成为南泥湾镇的*员致富带头人,曾经要”交租金“开饭馆的夫妻俩,也打拼出了自己的门面房。南泥湾不少村民也纷纷效仿开起了店铺,加入“三产经营”的行列中。
“没想到,开店的第一年,饭店就回了本。这两年,饭店的纯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万元。”谈及生活发生的改变,刘利十分感念父辈对其的影响。
刘利的父亲刘志先是老红*刘宝斋的侄子,也是一名老*员,老战士,曾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等战役,并在淮海战役中立下特等功。“老一辈共产*人不畏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刘利感叹。
每当有外地来的游客,刘利都会主动给他们讲述南泥湾的故事,游客们看到“知青“饭馆的牌匾,也会不由得迈步进来听一听老一辈人的英雄事迹。“南泥湾精神要代代传。”刘利说,“不只我要讲,我的儿子也要讲,让自己的后代都牢记历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忘初心。”
返乡创业,让青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高伟经营的蔬菜粮油批发店里,他与母亲正整理货架上的蔬菜。邹星摄
在南泥湾镇上的一家蔬菜批发门市里,高伟正和母亲一起认真整理货架上的蔬菜。店面看起来不大,蔬菜、粮油、水产、调料……种类齐全,应有尽有。
32岁的高伟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年,大学毕业的他听说家乡要进行二次开发,他决定*一把,回乡寻求发展机遇。
“我在大学时学习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回到南泥湾几乎找不到适合本专业的工作,父母之前做过蔬菜生意,还是决定在这行继续发展。”高伟告诉记者,蔬菜店刚起步时以零售为主,渐渐开始从周边村的农户手中收菜,向当地*府、医院、派出所、学校,酒店批量供应。有些村民卖不出去的的蔬菜,也可以拿到这里,免费帮忙代销。
随着村子建设的越来越好,七年过去,高伟的蔬菜店从起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