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长征的时代强音图中国江西网
TUhjnbcbe - 2023/4/2 17:12:00

□本报记者黎*蔡超然唐燕

引子——

八十多年前,有这样一支队伍,从于都集结出发,踏上了一条漫漫远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红*度艰苦岁月跨万水千山,开创了一代伟业,谱写了壮丽史诗。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于都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叫长征源合唱团。他们传唱着这样一支歌——《长征组歌》。巡演路上,团员们永葆初心唱响经典,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抗美援朝老兵与合唱团成员合影合唱团供图

6月2日,来自陕西省延安市、贵州省遵义市、福建省三明市、广东省梅州市等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市州的*协代表齐聚于都县,观看了于都长征源合唱团演出的《长征组歌》。荡气回肠的演出,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继5月19日的第场公益巡演之后,短短两个星期内,该合唱团上演的第6场精彩表演。

一部长征史,一曲组歌情。11年来,长征源合唱团坚持以“传承红色情怀,弘扬长征精神”为使命,走基层、进校园、下社区、赴*营,足迹遍及全国,歌声响彻大地。

孕育而生——

长征源头唱响《长征组歌》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情忙

红*夜渡于都河

……

驻足于都河边、眺望河面,这熟悉的旋律,总会在于都儿女的耳畔响起。年10月,中央红*主力8.6万人夜渡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第一步。长征集结出发地上,妻送夫、母送子、兄弟父子双双当红*的感人场面让人动容。八十多年来,于都河翻卷的波浪拍打着于都儿女们的心扉,寄托着对红*先辈的不尽思念。

“当时只有34万人口的于都县先后有6.8万多人参加红*,10万人支前参战。于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以红*、长征命名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倾诉着于都人民对红*、对长征的深厚情感。”长征源合唱团发起人之一、首任团长袁尚贵说,他的曾祖父是红*烈士,他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后来在宁都师范学校参加合唱团并学会了《长征组歌》,歌曲展现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精神力量,令他难以忘怀。担任于都县文化局局长后,袁尚贵萌发了一个念头:身处长征源头的我们,为何不把《长征组歌》唱起来?年,为纪念中央红*长征胜利75周年,袁尚贵与时任于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久智、县剧团刘文力等人商议成立合唱团。团员从何而来,怎么保证队伍持久?自愿!当他们发出自愿加入合唱团的邀请时,全县各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多名红*后代踊跃报名:既有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有私营企业主。大家一致同意:所有演出不收分文,个人不计分毫报酬。时年11月16日,长征源合唱团正式成立。岁月不居,信念永驻。11年来,从首场到场,从多名到名,传承长征精神的时代使命,让合唱团每位团员挽手前行,让合唱团永葆青春。

今年5月19日,合唱团第场《长征组歌》公益巡演的日子。

演出场所设在合唱团献上第一场《长征组歌》公益巡演的地方——长征源大剧院。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深情,同样的昂扬。当天,合唱团团员们早早来到剧院进行最后的排练。傍晚时分,距离演出不到1小时,于都突降大雨。尽管如此,观众仍纷纷冒雨前来,像是在赶赴一场盛大的宴会。

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当第10首曲目《大会师》完美收官,合唱团完成场公益巡演的庄严承诺兑现了!

“每听一场长征组歌,我都有新的感悟。组歌演唱带来的不仅是表演,更是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记忆、歌颂长征精神。”于都县观众肖雷英深有感触地说。

合唱团现任团长谢芸华表示:我们将以奋斗的状态、再出发的姿态,把《长征组歌》永远地传唱下去,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如今,合唱团又有了新目标——到年时,以完成场《长征组歌》公益巡演,致敬红*长征百年。

初心不悔——

“我们这个团散不了,打不垮”

来自不同行业、没有任何报酬、服装和道具需要自筹……对这样一个县域级的群众业余合唱团能唱多久、走多远,袁尚贵起初并没有十足的底气。

往前走,就得有目标。合唱团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是:从成立开始,花半年多的时间,把《长征组歌》完整地唱下来,并在中国共产*成立90周年之际举行首演。

万事开头难!从单位会议室到学校教室,再到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排练场地频繁更换。合唱团副团长刘文力坦言:“当时,账上没钱,排练时团员们的矿泉水都没办法保障。团里曾向一商店赊了3个多月的矿泉水费,店家几次催债,想想挺难为情的。”

为了实现目标,合唱团规定每周三晚上为相对固定的排练时间。年底,一个暴风骤雨的冬夜,在城关小学阶梯教室,袁尚贵与合唱团顾问谢久智商量:“天气太恶劣了,干脆通知取消今晚的排练。”然而,通知还未发出,团员们已迎风斗雨赶来,还一个不差。望着团员们被淋湿的衣服鞋袜,听着大家忘我的演唱,袁尚贵的心踏实了:“我们这个团散不了,打不垮。”

首演的时刻终于来到。年6月30日晚,合唱团走进新建成的长征源大剧院,唱响了完整的《长征组歌》。台上,团员们泪光闪烁;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夜,永远刻进了团员们的心里,犹如前行的一盏明灯。

11年,一路走来,正如袁尚贵所坚信的——合唱团排练或演出的通知,即是团员们的集结号。

程明学是合唱团男低声部成员,也是一名保安。每月1元工资收入的他,为了参加演出,他多次自己掏钱请同事顶岗当班。年6月,妻子患上癫痫病,每次病发都要住院治疗。有一次,程明学随团去赣州市演出,妻子突然发病,脱不开身的他只好医院陪护。不料,儿子没有护理经验,妻子硬生生咬断3颗门牙。每每想起这件事,他都愧疚不已。

合唱团女中声部的胡爱民,是铁山垅卫生院的护士长。为了参加定期的排练,每次驱车多公里往返于铁山垅镇与县城之间,风雨无阻。年,胡爱民前往北京录制节目,突发腰椎间盘突出,忍痛与大家出色完成了任务。年,她随合唱团去延安巡演,长时间的车马劳顿,又引发了腰疼。团员们都劝她不要登台,可一站上舞台,她似乎全然忘却了病痛。

“合唱团是一个大群体,多一人少一人或许并无大碍,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当记者抛出这个疑问时,程明学不假思索地回答:“歌唱红*,也是红*在歌唱。我们把自己当作红*战士,只要集结号一响,就要义无反顾。”

近个日夜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排练到深夜,可没有一个团员喊苦叫累;许多团员在单位是领导、业务骨干,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早起晚睡,把本职工作做在前面;不少团员因公事未坐上团里的大巴,便自掏腰包买火车票赶往演出地点;不少团员为了演出,不惜放弃到手的生意……

近个日夜里,合唱团已从最初的多人发展到目前的人,团员平均年龄近50岁,其中,最大的66岁,最小的23岁。不管在哪里,无论是严寒或是酷暑,他们都始终毫无怨言,无私奉献。

为渠哪得清如许?是那份深藏每位团员心中的初心,演绎出一场场难能可贵的坚守与精彩!

时代回声——

歌唱从不寂寞,共鸣伴随前行

在首演后的不久,合唱团就收到了信丰县的邀请。年11月11日,长征源合唱团第一次走出于都。出于对长征共同的情结,信丰百姓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年12月1日,时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委书记的梁小虹一行来到于都,出席由该院捐赠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落地于都揭幕仪式。2日晚上,长征源合唱团在长征源大剧院为庆祝火箭模型落户于都进行了专场演出。梁小虹看完演出后感慨万分,当即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来北京演出。”

时隔几日,袁尚贵果真接到梁小虹来电。就这样,当月27日,合唱团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于次日抵京的当晚,即在研究院的大礼堂进行了演出。这是合唱团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到首都。

北京之行,让团员们信心大增,更让他们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巨大魅力。

第二年5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合唱团捐赠了崭新的合唱站台。于合唱团来说,这寓意着他们将乘着航天人托起的翅膀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年6月,著名词作家王晓岭到于都调研,看完合唱团演出后称赞说:“于都有个长征源,合唱高手出民间,发扬苏区好传统,万里长征第一团。”

年10月,原战友文工团与长征源合唱团共同表演《长征组歌》,并在《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将*的两位女儿肖雨、肖霜的见证下,结为姊妹团。

…………

作为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力*、长征精神弘扬的宣传队,合唱团的成长得到了全社会的呵护与支持。合唱团也不断自我加压,提升表演水准,开辟发展空间。

合唱团邀请原战友文工团专家、赣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师,给予合唱团在形体、发声、歌曲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同时,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先后推出了《红*渡长征源》《红*走过的地方》《永远的红飘带》《新长征,我们再出发》等4首原创歌曲。

年,长征源合唱团《长征组歌》传播巡演项目被确定为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万元经费支持;自年开始,于都县每年划拨预算资金万元作为巡演的配套资金,用于保障基本开支。

认可、赞誉与支持,让合唱团走得更远、更坚实。如今,合唱团的足迹已遍及长征沿线重要纪念地和北上广深等城市。每次巡演,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在甘肃将台堡演出结束后,当地群众激动地拉着团员的手,久久不放;在北京,解放*某部干休所抗美援朝老兵流下了热泪,他身穿*装佩戴勋章提着水果找到团员们住处,一起合影,并把珍藏的苏区时期珍贵文物,交由合唱团保存;合唱团一位团员将演出的体会放到网上,浏览量达多万次……

奏响时代强音,赢得精神回馈。年,合唱团先后获评文化部颁发的“百鸣杯”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年,荣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守正创新——

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

林丽萍是于都二中的一名音乐教师,也是合唱团成员。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家的门头上就悬挂着一块“光荣烈属”的牌子。这位光荣的烈士就是她爷爷的弟弟林罗发生。年,自从林罗发生从于都出发长征后就没了音讯。几十年后,林丽萍家收到了一张光荣烈士证。证书上“北上无音讯”几个字涵盖了全部信息。从此,寻找亲人牺牲地的夙愿一直牵动几代人的心。

年11月,林丽萍随团赴广西桂林兴安县巡演。就在兴安湘江烈士纪念陵园的英名廊纪念碑上,林丽萍意外找到了小爷爷“林罗发生”的名字。“我冒雨哭着给我父亲打电话,告诉他小爷爷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电话的那头,我也清楚地听到父亲一直在抽泣。”向记者讲述这段传奇境遇时,林丽萍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恩。她说,一年后的暑期,她带上父亲和孩子来到兴安县,取了一抔湘江土带回于都安葬。用父亲林广东的话说:“湘江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红*烈士的鲜血,带土回家就是带着亲人回家,让小爷爷*归故里。”

心有所信,执着而行。合唱团团员们以自己是红*后代为豪,将传承长征精神的使命扛在肩上,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团员曾飞是于都县兴都社区*总支书记。年初,疫情暴发,曾飞带领社区*员冲在第一线,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团员余玉兰,结合其帮扶的车溪乡坳背村村情,教村民唱《长征组歌》,鼓励大家奋斗致富。团员钟敏是中央红*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一年要在展厅作多场讲解。她坦言:“作为红*后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选择。如今,长征源合唱团已成为于都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长征文化的耀眼品牌。如何进一步发挥长征源合唱团的示范作用,让红色经典的声音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成为当地和袁尚贵、谢芸华等人的新思考。

年5月20日,于都县在长征源合唱团的基础上,引导红*后代、高校教师、爱心人士等成立了长征出发地红*后代志愿者团队——长征源宣讲团。宣讲团以长征源合唱团为榜样,孜孜以求“讲得跟唱得一样好听”,与合唱团并肩携手,用足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能量。截至6月10日,宣讲团已经完成宣讲场。

“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让红色文化传承走深走实走心,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长征源合唱团给予我们的感动和启示。不断培养、壮大、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力*,运用新媒体等手段丰富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红色经典,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就一定能凝聚成奋进新长征的磅礴伟力。”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赖章盛表示。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长征的时代强音图中国江西网